在廣西東興市的“京族三島”上,一位79歲的京族老人陳子成,40多年來守護著幾萬只白鷺,使當地群眾深受感動,也引起了社會關注。由于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每年清明前后,北部灣都會吸引數十萬只候鳥紛紛回歸,人稱“候鳥天堂”。“候鳥天堂”的故事,也深深打動著北部灣經濟區的規劃者。他們在我國首次按照國家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的理念編制《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把生態與環境保護擺到突出位置。
禁止開發的地區達35% 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經濟區的美好明天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由北海、欽州、防城港和首府南寧“三港一市”行政區域組成,陸地面積達4.25萬平方公里,人口1255萬人。 今年1月16日,國家正式批準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這標志著北部灣開放開發正式納入國家戰略。《規劃》把4.25萬平方公里的經濟區劃分為城市、農村和生態三類地區,其中禁止開發的生態地區占總面積的35%,主要包括自然保護區、水源保護區和生態恢復區。 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正是廣西在促進北部灣開放開發中格外注意的一點。因為北部灣地區肩負著發展臨海工業的重任,但北部灣又是一個半封閉海灣,海水平均深度只有40米左右,是南中國海海洋生態安全重要屏障區,一旦受到污染就很難治理。 “青山綠水,碧海藍天,這是經濟區發展的底色。因此,為打造綠色經濟區,北部灣開發區的規劃將生態保護作為主線。”自治區發改委主任章遠新說。 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主任范航清博士認為,將生態區面積控制在35%是一個明智之舉。現在,廣西各類濕地總面積70.6萬公頃,其中近岸及海岸濕地面積33.6萬公頃。紅樹林可以保護海岸、抵御破壞性海浪,被稱為“海岸衛士”。范航清說,保護好這些濕地和紅樹林,就保護了經濟區的美好明天。
寧可不進項目也要保護生態 采取多種手段推進綠色經濟區建設
現在,廣西北部灣地區正采取行政手段和市場手段,大力推進生態地區建設和節能降耗。目前,正在建立與環境保護相適應的財政、產業、投資、土地、人口和環境政策體系,以及規劃體系和績效評價體系等。 北流市為了保護清灣江,僅2007年就關閉取締土紙廠311家,關停實心粘土磚廠15家。北流還引進安徽海螺水泥集團,加快大型水泥企業建設,逐步替代污染嚴重的立窯水泥企業。 在碧波蕩漾的欽州三娘灣,有“海上大熊貓”之譽的中華白海豚不時躍出海面與游人“親密接觸”。如今,中石油1000萬噸的煉油項目已在欽州啟動。“爸爸,煉油廠建好后,我們還能看到白海豚嗎?”女兒的一句話,引起了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蔣潔敏的深思。雖然這個項目的排放標準是國家二級,但為了保證白海豚的棲息海域不受影響,中石油毅然決定將排放標準提高到一級。 在防城港,一個較大的項目想進來,但要毀掉一片紅樹林,市委領導獲知后堅決反對:寧可項目不進,但紅樹林一棵不能少! 擁有中國著名海灘——銀灘的北海市,空氣質量一直位居全國前列,這里的開發有一個不變的原則:“不管引進什么項目,都要以保護這片沙灘為前提。” 從今年開始,廣西作為我國第一個非糧燃料乙醇試點省區,已實現封閉使用車用乙醇汽油。南寧通過使用乙醇汽油,8月實現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全月31天均為優,相當于國家空氣質量一級標準。 為打造南中國海海洋生態安全重要屏障區,目前,廣西參與了5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國際合作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