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07-17 作者:王超 來源:中國青年報 |
|
|
近日,經中國銀監會批準,奇瑞徽銀汽車金融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這是繼9家外資汽車金融公司之后,中國銀監會批準的第一家中國自主品牌汽車與中國本土銀行合資成立的汽車金融公司。
據了解,奇瑞徽銀汽車金融有限公司由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與徽商銀行合資組建,注冊資本為5億元,雙方股比為奇瑞汽車占80%,徽商銀行占20%。主要業務模式是向奇瑞的經銷商提供貸款服務,以及直接向個人消費者提供汽車消費貸款。
事實上,奇瑞成立汽車金融公司也是其規避風險的一種選擇。自主汽車企業戰略轉型在今年處于艱難的過渡期,雖然目前一些企業在向中高端市場進軍中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整體市場上自主品牌還是比較難熬。今年上半年,很多自主品牌轎車的產量出現下降,有的下降幅度還較大。
汽車分析師賈新光認為,今年微型轎車繼續下降,自主品牌多數下降,這兩塊是最讓人揪心的。“先是節能減排,最后小排量都下來了;我們要扶持自主品牌,自主品牌也下來了。這應該是一個拐點。自主品牌如果在高速增長的時候,還不能占領市場,減速的時候,競爭一激烈,更難了。”
業內人士表示,汽車金融業務或將能幫助中國自主汽車扭轉這種不利的局面。
“商業銀行處于自身經營考慮,往往不愿意對低價車提供貸款,即便是提供這項服務,對貸款人的要求限制也會相對苛刻。”新華信國際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分析師孟然認為,如果自主品牌汽車企業進軍汽車金融行業,售價4萬元的QQ消費者也可以通過貸款購買,給消費者帶來巨大的實惠,不僅能夠成為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而且能夠有力地促進自主品牌轎車銷售。
奇瑞新聞發言人金弋波向記者表示,中國目前采取貸款購車的用戶僅占10%左右,而在歐美成熟市場,這一比例達到80%左右,其間的差距正隱藏了汽車信貸市場的巨大發展空間。
不只奇瑞,國內多家自主品牌企業都紛紛摩拳擦掌,試圖依靠汽車金融事業規避風險,進一步提高競爭力。據記者了解,長安汽車擬與汽車金融服務企業信元中國合作,聯手推動5萬元以下信貸購車活動;華晨汽車計劃與通用電氣組建合資汽車金融公司,預計于今年10月正式營業;今年4月份,江淮汽車董事長左延安向媒體表示,今年將加快推進汽車金融公司的建立。
新華信汽車產業研究員回玉梅表示,汽車金融公司的優勢在于有技術、懂市場,開展起業務來更專業,在售前、售中、售后都有機會通過廠商、經銷商和購車者保持密切聯絡,這也使得他們更容易掌控風險,盈利環節更多,比如購車、維修保養、二手車業務等。劣勢是資金不足,有時需要依附銀行的支持,網點少,市場占有率不高。
對于中國市場來說,商業銀行與汽車金融公司絕對是“不是冤家不聚頭”。在一個平臺上,它們往往有競爭也有合作。“汽車金融公司只能做一個品牌,而銀行則服務于所有的客戶,合作伙伴非常多。金融公司就像4S店,而商業銀行更像是汽車交易市場。”中國銀行個人金融部高級經理宋萍形象地說。
回玉梅表示:“2008年1月24日重新修訂的《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為國內企業組建汽車金融公司提供了可能性。辦法要求非金融機構出資人的資產規模從原來的40億元提高至80億元,營業收入從20億元提高至50億元。雖然進入門檻提高,但政策已由原來嚴格控制逐漸轉變成符合要求即可獲批的階段。”
政策的轉變是自主品牌企業可以進入汽車金融領域的真正原因。“汽車金融實際上是后市場中最賺錢的一塊。”賈新光說。
據新華信的統計數據,2007年,7家在華開展業務的中外合資汽車金融公司業務量增長超過50%,不良貸款率僅為0.26%。與利潤日趨微薄的整車相比,汽車金融公司無疑成為了汽車公司利益來源的一塊寶藏。在高額利潤率的誘惑下,國內的自主品牌汽車企業集體突圍,以華晨、奇瑞、長安為代表的企業早已開始準備涉足汽車金融市場,希望通過成立汽車金融公司,帶動企業利潤增長。
自主品牌之所以熱衷汽車金融業務,主要就是想與外資分食其間的高額利潤。雖然與銀行相比,汽車金融的信貸審批手續更為簡潔、獲批概率更大,但多數外資汽車金融公司的貸款利率都要比銀行更高。
“只要能有效控制風險,汽車金融會有很大的獲利空間。”郎學紅對汽車金融的前景十分看好,“目前自主品牌在商用車領域占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乘用車方面也超過了28%,在汽車金融公司的推動下,它們都將改變以往單一的贏利模式。”
新華信和新浪聯合調查的最新結果顯示,不僅自主汽車企業看好汽車金融市場,消費者也對自主品牌開設汽車金融公司表示支持。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一項預測顯示,到2025年,中國汽車金融市場的容量將高達5250億元。在外資車企分食這個巨大的市場蛋糕的時候,中國自主車企沒有理由冷眼旁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