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朱長浩14日表示,醫改的最終方案要想在今年內出臺的難度比較大,不過,從去年和今年的產業發展速度看,醫改效益已經逐步體現。他進一步認為,醫藥分開的關鍵是要降低藥品在醫院的銷售比例,真正消滅“以藥養醫”。
年內出臺難
對醫改的最終方案何時能出臺,朱長浩認為,由于醫改征求意見稿尚未出臺,征求意見稿出臺后還要經歷漫長的意見征求期,可能長達數月,之后方案還要提交國務院,因此,醫改的最終方案要想在今年內出臺的難度比較大。 朱長浩表示,“醫藥分開”是醫改很關鍵的一環,實現醫藥分開,最關鍵的是降低藥品在醫院的銷售比例。但目前國內這一比例高達42%,國外卻普遍只有5%左右。目前正在試點的“藥房托管”不能算是徹底的醫藥分開,其中對政策貫徹力度的依賴比較大,要想在全國推廣比較困難。 他進一步認為,“醫藥分開”會結束“以藥養醫”,看起來會損害醫院和醫生現在的利益,但實際上醫院和醫生是最大的受益群體。第一,結束“以藥養醫”意味著國家會加大對醫院的補助力度,醫院和醫生可以回歸治病救人的本職工作;第二,醫院和醫生能遵守職業道德,重塑職業形象。因此,醫改應該“補供方”,這是結束“以藥養醫”的關鍵。 他還認為,實施醫藥分開就要實現專業分工,例如醫院看病開方,藥師審方配藥;此外,還應該引入競爭機制,醫院與醫院,藥房與社會藥店公平競爭,真正做到處方配藥由患者自主決定在哪里配藥。
醫改效益已逐步體現
朱長浩介紹,盡管最終的醫改方案尚未出臺,但“低水平、廣覆蓋”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農村新農合制度,以及社區衛生制度等大方向已經定調,在此背景下,從2007年開始,國內的醫藥產業已經重新進入快速發展的通道。 數據顯示,2007年的醫藥商品銷售總值達到3965億元,同比增長18%;實現利潤27億元左右,同比增加15%。2008年1-3月全國醫藥商品總銷售為877.55億元,同比增長10.30%,純銷售489.86億元,同比增長8.45%。此外,醫藥工業總產值已達165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7.97%;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25.94%;并且利潤增長幅度超過銷售收入增幅,其中,化學原料藥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增長33.54%和60.07%;化學制劑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也分別增長31.04%和59.68%。 另外,他表示,醫藥流通企業的發展趨勢是“引資、融資、合資、上市”,通過物資和資本的雙建設才能促進流通企業的繁榮,包括九州通在內的很多大型流通企業正在謀求上市。“雖然現在醫藥板塊尚不能影響大盤,但成長性卻不容小覷。”
“強龍難壓地頭蛇”
朱長浩稱,盡管目前銷售額最大的流通企業都是全國性的企業,但從發展趨勢看,優勢將體現在區域化和專業化上。 全國性醫藥流通企業雖然在全國的份額較大,但具體到各個地方卻并不能稱王,并且和當地監管部門的聯系也不如當地企業緊密,這就很容易在該區域被掃地出局。另外,由于國家對艾滋病、結核病、血吸蟲病等疾病加大免費治療力度,因此,專業藥物的前景會很光明,相對應的,專業化藥品的流通企業也將更有競爭力。 他同時認為,微利是醫藥流通企業的發展方向,為保證利潤,只有走規模化道路。購并、重組仍是未來醫藥行業變革與發展的亮點,行業洗牌將進一步加速。通過并購重組擴大經營規模、追求規模效益已成為醫藥企業改革發展的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