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編輯 吳成良 ●
本報駐美國記者 馬小寧 ●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
李向陽 ● 美國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專家顧問團成員
亞當·保森
[編者按] 始于美國次級貸款市場的信貸危機猶如病毒般擴散的速度和程度,是人們始料未及的。近幾個月來,美國金融與經濟領域不斷有負面消息傳出,究竟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的健康狀況如何,它得了大病,還是“小恙”?本報編輯就美國經濟下滑對全球其他地區,尤其是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影響組織了熱點對話。
次貸危機持續擴散
編輯:據報道,隨著次貸問題的擴散,美國各大銀行的優質貸款拖欠率也在上升,能否介紹一下美國金融市場的現狀? 馬小寧:自去年8月爆發以來,美國次貸危機仍在持續,其影響正向廣度和深度發展。由于背負許多無法賣掉的貸款產品,花旗、美林、美洲銀行等大銀行接連爆出巨額資產縮水消息。近來,債券保險業的壞消息也接踵而至。由于擔保的次級房貸證券價值下跌,幾大債券保險企業相繼宣布巨額虧損,已有三家債券保險公司被剝奪AAA信用評級。由于被擔保的債券通常會獲得與承保企業相同的債信評級,保險商評級遭到下調,必然導致大量債券的投資評級被下調,從而促使投資人大量拋售低等級的債券。持有這些債券的相關金融機構可能出現更大的資產損失。 同時,各大商業銀行的個人消費和商業信貸形勢也不容樂觀。美聯儲數度大幅降息意在緩解信用緊縮,但由于面臨回購不良貸款的壓力和擔心違約率上升,銀行采取了更加嚴格的放貸標準,此舉已影響到許多優質信用客戶,如市政當局、醫院、學生貸款甚至持有最保守型債券的投資基金。最新公布的美聯儲對金融界信貸官員的調查顯示,70%受訪者認為他們的信用卡和其他個人消費貸款業務的質量正在惡化,擁有良好信貸記錄的人拖欠房貸、汽車貸款的也越來越多,信用卡透支現象嚴重。 編輯:這些跡象是否表明,美國次貸危機還有擴大的趨勢?它會否演變為全面的金融危機? 李向陽:次貸危機的確有擴大之勢。這也是美國管理當局不斷加大干預力度的原因所在。經濟學家的研究表明,銀行與信用評級機構對證券化風險的低估是導致次貸危機的重要因素。今后對風險的重新估價將會對金融市場的長期走勢產生重大影響。但是短期內政府的一系列干預措施將有可能阻止金融市場資金鏈條的斷裂,次貸危機演變為全面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不大。
實體經濟難逃其害
編輯:金融市場動蕩對美國經濟殺傷力有多大,對實體經濟帶來什么負面影響? 李向陽:次貸危機的第一階段影響是貨幣市場的流動性短缺,因為在次貸危機風險完全展現之前,貸款人無法確認究竟誰是風險的最終承擔者,由此引發了貨幣市場的惜貸現象,因而投資是首當其沖的領域。例如,2007年第四季度投資對美國GDP的貢獻度為-1.6%。伴隨房地產市場低迷和股票市場的下跌,次貸危機第二階段的影響將會波及私人消費領域。2007年第四季度消費對GDP的貢獻度仍然為1.4%,預計從2008年開始私人消費將會受到更明顯的沖擊。 亞當·保森: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存在一定互動關系,但金融緊縮不一定導致后者的衰退。美國非金融企業的投資與資本開支并不僅僅依賴于銀行信用。這是美國證券化發展的積極一面。即使是一些小的企業也能夠通過發行債券募集所需資金。較大的企業則可以直接到國際信用市場發行商業票據或股票。對這些信用管道而言,無論銀行體系如何,由于美聯儲放松銀根導致借貸成本降低的積極性是顯而易見的。人們應該相信,美國經濟的減速是短暫和淺層次的,行動主義的貨幣政策已經阻止了最糟糕結果的所有可能性。銀行體系并不是貨幣政策影響經濟的唯一管道,未來幾個月里,美聯儲激進式放松銀根對實體經濟和核心銀行體系產生的預期刺激效果就會顯現出來。
“衰退”說引發爭議
編輯:自次貸危機爆發以來,美聯儲已五度降息,幅度之大為10年來所罕見,但市場依然動蕩,這是否為經濟衰退的征兆? 亞當·保森:我認為,不能根據金融市場目前的狀況而判斷經濟已陷入衰退。這是一種由恐慌導致的判斷,就仿佛黑暗中的孩子把房間里任何吱吱響聲都當作鬼怪存在的跡象而自我恐慌。次貸危機造成的信貸緊縮和股市動蕩遲遲得不到緩解,反映了美國信用體系的脆弱性。銀行及債券保險業現在采取降低賬面資本價值及備付損失等舉措,是一種擺脫過去錯誤的“糾偏”行為,而不是危機到來的征兆。 馬小寧:事實上,美國經濟是否瀕臨或已然陷入衰退,在美國經濟界依然是一個爭議問題。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尤其是華爾街的經濟學家持悲觀論調。這與近幾個月來金融業傳出的一系列負面消息不無關系。此外,還有一些數據也支持衰退說。美國勞工部2月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美國非農就業人數減少1.7萬人,為2003年3月份以來的首次下降。在房地產市場的萎靡繼續惡化和信貸危機等因素的影響下,美國經濟去年第四季度的增長只有0.6%,幾乎可以視為經濟停滯。 然而,美國經濟界也不乏樂觀的聲音。美國全國商業經濟協會發布的最新業界調查顯示,2/3的受訪者認為,信貸市場收緊的情況并沒有影響到他們所在的行業。一位高管形象地說,目前的美國經濟就像是暴風雨中的海洋:對于從海面上看的人來說,是一片狂風驟雨,而對于深居海底的來說,則要平靜得多。因此,即使美國經濟出現衰退也不是全面性的,受影響的只是房市和金融服務領域,大部分實體經濟依然處于增長狀態!督鹑跁r報》將這兩種關于美國經濟健康狀況的截然相反的觀點,比喻為“似乎經濟學家們都來自火星,而商界人士則都來自金星”。事實上,不少非華爾街經濟學家也贊成這一觀點,認為與其說美國經濟會陷入衰退,不如說會進入一個所謂“疲軟增長”期。
[相關視點]
風險仍然存在,進一步的動蕩可能使去年所經歷的嚴重的流動性壓力長期反復出現。我們很可能面臨一次長時間的調整,這將是一段艱難的時光。 ——意大利中央銀行行長馬里奧·德拉吉
爭論的焦點并不是美國到底會軟著陸還是硬著陸,而是著陸的沖擊有多么劇烈。美國經濟可能出現嚴重的、持續一年的衰退,并導致全球經濟減速。 ——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努里爾·魯比尼
包括資產和住房價格攀升、貿易赤字、政府和居民負債以及危機前經濟增長軌跡等都給美國亮了紅燈。但是,今天,美國政府卻自我矛盾地采納了一個巨大的、魯莽的財政刺激一攬子方案,其主要效果就是限制下一任總統簡化美國稅法和消除預算赤字的空間。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肯尼斯·羅戈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