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昨日(23日)公布的全國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結果顯示,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全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總額達到8.01萬億元。其中,凈資產總額為5.31萬億元,占全部國有凈資產總額的35.14%。 財政部新聞發言人胡靜林指出,要切實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水平。財政部擬從2009年度開始,將新增資產配置納入當年部門預算,進行專項審核。財政部還將建立資產管理動態數據庫和資產預警信息系統,控制資產運營風險,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
CFP圖片 | 固定資產占比過半
調查結果顯示,全國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從單位類別看,行政單位占25.63%,事業單位占74.37%;從級次看,中央占15.24%,地方占84.76%;從資產構成看,流動資產占37.75%,固定資產占52.19%,對外投資占2.14%,無形資產占1.09%,其他資產占6.83%。 全國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總額為4.18萬億元。從單位類別看,行政單位占28.07%,事業單位占71.93%;從級次看,中央級占15.18%,省級占26.19%,地市級占21.20%,縣級占30.18%,鄉級占7.25%。 此次資產清查的基準日為2006年12月31日,具體涉及150個中央部門和3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共計67.2萬戶獨立核算的行政事業單位。 胡靜林表示,通過此次資產清查,了解了行政事業單位的基本情況和財務情況,全面核查了行政事業單位各類財產和債權債務以及人員狀況、收入來源、支出結構等基本情況,并實行固定資產電子信息卡片登記制,為編制部門預算和建設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提供真實可靠的基礎數據。
管理體制將完善
胡靜林指出,通過資產清查,也發現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突出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賬實不符,存在基礎工作較為薄弱,家底不清、賬實不符等現象;二是人均資產相差懸殊,不同地區、不同級次、不同部門、不同單位之間,資產配置水平差距較大;三是資產使用效益需進一步提高,資產閑置、低價出租、無償出借等現象較為普遍,資源整合、共享共用水平較低;四是存在資產流失風險,一些單位存在資產處置不按規定程序報批、往來款項長期得不到清理、對外投資管理較為混亂等問題;五是資產管理體制有待進一步理順,部分部門、地方和單位沒有設立或明確專門機構、專職人員負責資產管理工作,職責分工不夠明確。 胡靜林表示,財政部門作為各級政府負責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職能部門,今后將采取一系列措施進一步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逐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公共財政體系要求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