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泰國媒體報道了一位遭子女遺棄的老人的凄涼晚景。這位名叫素婉的73歲老婦人,家徒四壁,住在一間鐵皮屋頂的房子里,連門窗也沒有。她雙腳殘疾,無法行走。雖育有7個子女,但都各奔東西,沒有一個收留她。她已獨自生活近20年,主要靠鄰居送食物、用白飯加魚露果腹。 素婉老人只是眾多孤獨老人中的一個,泰國老年人被遺棄的問題日趨嚴重。泰國老齡委員會的調查顯示,該國單獨生活的老人比例目前已增加到7.1%。 由于出生率迅速下降和人口預期壽命延長,泰國正邁入老齡化社會。泰國社會發展部指出,2007年老年人達到718萬,占人口總數的11%,超過了10%的老齡化社會標志線。預計到2025年,老年人口將增至1300多萬,占總人口的20%,而到了2050年,老年人口將超過2000萬,約占總人口的30%。泰國衛生部精神衛生司副司長賽瑞說,老年人社會地位下降,家庭地位也隨之下降,加上醫療問題容易讓子女感覺是負擔,遺棄老人的事已經屢有發生。好在泰國政府、民間團體等已經行動起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應對老齡化社會的到來。
調整人口結構 延長退休年齡
朱拉隆功大學人口科學系通過調查發現,泰國家庭生育率持續下降。目前,泰國人口出生率約為13.9%。,死亡率約為7.0%。,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2歲多。泰國社會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將調整國內的人口結構,提高生育率。此外,泰國正在研究延長退休年齡,即從目前的60歲延長到65歲。新憲法已經規定,司法部門公務員退休年齡延長至70歲,以應對勞動力不足的局面。
建立社會保障 試行不同模式
泰國全國退休公務員約32萬人,每月除領取退休金外,加入公務員退休基金的,還可以領取紅利。對于私營企業雇員,泰國于1999年建立了社會保障基金,雇主和員工各按薪水的3%交納保費。各種退休基金的運作,政府都給予減免稅收的優惠政策。對于沒有退休金的貧困老人,泰國政府發放貧困補貼,約合每月300泰銖(1美元約合35泰銖)。泰國針對老人的社會保障模式還在摸索階段,泰國衛生部與社會發展部在暖武里等4個府,正在就老人社會福利及健康管理的4種不同模式進行試點。
補貼醫療費用 提供專項服務
調查顯示,泰國一半以上的老年人患有各種疾病,政府每年補貼醫療費用上千億泰銖,其中很大部分用于老年人身上。對于全國沒有固定工作的市民及農民,泰國還推行了“30泰銖醫療計劃”,人們到指定的醫院看病,只需付30泰銖掛號費。從前年底開始,持社保卡的居民在全國1000多家醫院看病,30泰銖也不用交了,這對眾多老人來說又是一種福利。 對老年人的健康照顧已經成為泰國衛生工作的重點之一,泰衛生部還推出面向老年人的專項醫療服務。從2005年起,泰國衛生部已免費為全國8萬名老年人安裝了假牙,此舉受到廣泛歡迎。最近泰衛生部表示,將再為9萬名老年人免費安裝假牙。從去年開始,泰國又開展“8萬例老年人白內障手術”計劃,集中為全國有需要的老年人免費摘除白內障。
制定行動計劃 倡導尊老風尚
為提高和改善老年人口的社會福利保障,泰國政府制定了“國家養老長期行動計劃”,其中包括為老年人提供繼續學習的機會、享有更多的交通優惠等,同時在全社會大力提倡敬老尊老的風尚,舉辦各種尊老活動,提醒社會更多地關心老年人。 針對養老院缺乏的現狀,泰國社會發展部開始推行社區老年人護理志愿者計劃,培訓照顧老年人的志愿者。泰國政府還鼓勵散布全國各地的寺廟積極地介入養老福利事業。 (本報曼谷1月22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