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第三屆中國商務旅行論壇即將在上海拉開帷幕。作為引領中國商旅行業發展的風向標,中國商旅論壇將以其獨到見解和市場洞察力,向來自全球的參展商展示其最新成果。日前,為了給此次論壇預熱造勢,論壇主辦方——美國運通商務旅行大中華區副總裁及總經理兼國旅運通商務旅行中國區總經理羅迪先生做足了功課,專程在上海與記者面對面,暢談了中國乃至全球商旅行業發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商旅管理集成是挑戰
國際金融報:本屆中國商務旅行論壇將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全面旅行管理,請問中資企業在商旅管理方面還有哪些有待提高的地方?存在哪些機會和挑戰?
羅迪:中國商旅市場確實增長非常迅速,企業在商旅管理方面不斷走向成熟,但機會還是非常多。無論是外資企業,還是中資企業,以往較為熟悉的是休閑旅行管理,但是對于真正的商旅管理經驗,還是比較缺乏的,因此商旅管理在中國仍具有長期發展空間。
介紹一下全面商旅管理。首先在政策方面必須設定清楚,能將公司的差旅政策下達到各個員工。真正難的是如何了解公司的整體商旅開支,這個問題有一定難度,因為一個公司如果有很多部門和下屬企業,同時當供應商比較繁雜時,就難以得到一個準確的商旅數字,所以商旅要完成的任務,是將各個分支機構、部門的開支和來自不同供應商的開支集成在一起,從而挑選出一些優選供應商以節約成本,在報表方面也可以一覽無余地了解到差旅開支的情況。
提到中國企業遇到的挑戰,主要是在商旅管理集成方面遇到的挑戰。而像美國運通這樣的企業,能夠將自己的專長發揮出去,在策略制定、供應商選擇和談判、訂房訂票、以及報表方面都能夠符合中國需要,體現全方位的支持。
國際金融報:如您所言,美國運通在美國差旅市場的比例達到70%,現在在中國,國旅運通占到的差旅市場比例是多少?
羅迪:談到國旅運通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很遺憾我們在公司層面不會發布這樣的數據。但是有一點非常清楚,一些跨國企業在國外已經是美國運通客戶的,在中國大多數也都是我們的客戶。在此基礎上,我們也爭取到更多在中國有分支機構的跨國企業成為我們的客戶,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在跨國企業的覆蓋面上還比較充分。
中資企業尚處培養階段
國際金融報:目前美國運通的客戶主要集中在500強跨國企業,但中國商旅企業客戶還比較少,事實上中國也不缺乏如寶鋼等大型企業,國旅運通想進入這些企業有哪些困難?
羅迪:目前中資企業在我們的客戶群中比例確實比較小,還處于培養階段。如果談進入中資企業有哪些挑戰的話,我認為這主要是一個學習曲線的問題,我們正在主動與中國的一些企業加強交流,使他們了解全面商旅管理究竟有哪些藝術,能夠帶來怎樣的價值,從而使他們進一步推進全面商旅管理,在全球各個市場推出其全面的商旅管理計劃。
國際金融報:目前美國運通的客戶主要是跨國企業,未來幾年運通的業務重點希望仍專注于這些客戶,還是為了贏得更廣闊市場而發展更多中小企業客戶呢?有沒有計劃向一些二、三線市場拓展?
羅迪:確實我們目前的客戶主要是跨國企業,但跨國企業未必都是大型跨國企業,我們的涵蓋面不僅僅是大規模的跨國企業,也包括不少中小型跨國企業。美國運通比較注重圍繞客戶的需要為客戶提供他們真正想要的服務,所以我們通過廣州、北京、上海的分支機構,以及我們在中國40位合作伙伴的合作,以滿足客戶的進一步需求。舉例來說,現在西部開發使得很多客戶轉移到西部經營,我們就必須要了解他們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有哪些獨特的商旅需要。
另一方面,提到如何從現有客戶出發更好地開拓本地客戶,我想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我們的會獎會展部門,目前會獎會展部門業務發展很好,我們將積極地將客戶群從現有客戶往中資客戶群轉移,從而讓更多客戶得益于我們在會獎會展方面的經驗。
與中國企業共同成長
國際金融報:在中國,包括攜程等本土企業已經開放了商旅業務,并且擁有自己的本土優勢資源,同時已經發展了一些大型中資企業客戶,當然也包括一些外資客戶,美國運通采取哪些措施應對競爭對手的挑戰?
羅迪:中國的商旅市場競爭非常充分,一方面有一些主要的全球競爭對手,另外像攜程這樣的中資競爭對手也非常有實力,確實競爭相當激烈,我想從以下三個方面來介紹一下我們應對競爭對手挑戰的策略。
首先,我們將在現有的全球網絡基礎上鞏固好在跨國企業方面的業務。畢竟,我們是擁有全球最豐富資源的商旅管理企業;其次,我們將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和一致性,苦練內功。對于中國這個增長非常迅速的商旅市場來說,如何保持品質的水準是任何商旅企業都會面臨的一個挑戰,這也是我們能夠發揮出優勢的領域;第三,我們希望與中國企業共同成長。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就是通過即將舉行的中國商務旅行論壇,帶來國際上商旅管理的最新動態,以及在議價和IT
系統方面商旅政策的制定,與中國企業加強交流,逐漸提升市場達到一個新高度。
國際金融報:美國運通在中國有40個合作伙伴,您推選合作伙伴的標準是什么,他們對運通的服務起到什么作用?
羅迪:我們在中國的40個合作伙伴大致分兩類:一類是屬于國旅系統的合作伙伴,另一類是屬于非國旅系統的合作伙伴。另外,我們完全依照公司客戶的需要進行布局。
過去五年的經營,使得我們的合作伙伴資質已經有了很大改善,是一個非常穩定的網絡。我們在選擇合作伙伴的時候,主要通過評估兩個方面來選擇:一是其票務實力,二是企業是否有商旅方面的經驗,而且我們每年都會進行評估來確保質量的一致性。
商旅看奧運:喜憂參半
國際金融報:根據您的經驗,現在全球企業對于廉價航空有哪些看法?中國企業與其他國家企業相比,是否對廉價航空的接受程度比較高?企業是否會將廉價航空列入到其差旅政策中?
羅迪:從全球來看,廉價航空的發展比較迅速,中國也出現了一些廉價航空公司,但是對于商旅客戶來說,仍舊存在很大限制,航線不多,航班頻率也不高,一般來說每天只有一兩班左右,所以對于商旅游客來說非常不理想。再者,廉價航空在商旅方面存在其他一些不利因素,包括廉價航空對游客簽轉和行李重量方面都有一定限制,所以對商旅市場來說吸引力不是很大。
盡管如此,全球廉價航空也在逐漸被企業納入到商旅政策當中,至于未來前景如何,還是要看廉價航空公司在政策方面有哪些變化,因為廉價航空公司首先一定是主打休閑游市場,慢慢到了后期就會轉向商旅市場,我們也在等待這個市場發生轉變,在中國亦是如此。
國際金融報:明年在北京舉辦奧運會,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中國休閑游市場的發展,那么商旅市場呢?能否就此做些預測?
羅迪:奧運會對于休閑游客來說,確實是一件大喜事,但對于商旅人士來說可能會帶來一定挑戰,所以我覺得這是件喜憂參半的事情,2008年8月份,也許會有一些商旅游客仍舊選擇去北京,但也會有很多商旅游客要考慮,是不是要避開這個高峰期,以及選擇什么時機去北京。
對美國運通來說,一方面我們要對有運通卡的客戶提供好在北京的一切服務,另一方面我們要非常實際地與他們探討,奧運會期間可能給商旅客戶帶來的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