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29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金融市長年會暨中國金融生態城市發展年會”上,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沿海一線城市創投基金(VC)及私募股權投資基金(PE)競爭的激烈,VC和PE開始將目光轉向內地二三線城市。
目光關注內地
此前,雖然國內創投基金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投資總額和所投企業數量都有大幅增長,如2007年三季度有88家企業得到創投機構的資金支持,融資金額達到8.97億美元,刷新了上季度剛剛創下的單季投資總額記錄,但這些企業大都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東部沿海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吸引到的創投基金卻很少。 隨著大量創投資金積聚在一線城市,造成一線城市有發展前景的企業受到創投資金的熱捧,價格不斷提高,從而使創投資金投入的回報收益率有所下降。“二三線城市由于創投資金少,收益率可能會更高,成為VC和PE關注的熱點。”漢能集團CEO陳宏認為。 此外,二三線城市的地方政府不斷重視引進創投資金,為創投資金創造良好條件。據深圳創新投資集團北京分公司總經理劉綱介紹,有些地方政府為吸引創投資金,政府會拿出一部分資金作“引導資金”,形成地方政府、企業、創投資金三者共同投資發展的局面。“引導資金在吸引創投資金上有放大效應。”劉綱說。
人民幣基金成發展趨勢
去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創投機構計劃在內地資本市場實現退出。同時,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創投資金在國內退出的渠道將越來越寬,包括在主板退出、中小板退出、三板退出。而良好的退出機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風險投資者的后顧之憂,為人民幣創投基金更快發展提供了條件。劉綱認為:“人民幣基金將獲得快速發展,成為創投基金發展趨勢。” 歐華律師事務所中國投資項目高級經理劉新輝也認為,目前,外資PE面臨在實行外匯管制的情況下,從A股市場退出后如何將資金轉至境外的問題,而設立人民幣基金由于其相關法規比較完善,成為創投基金發展的趨勢。 清科研究中心此前發布的報告表明,從退出方式的分布看,2007年三季度創投支持的IPO上市地點出現了明顯轉移。2007年第三季度共有29起IPO退出,創投支持的海外IPO交易筆數已從上季度的25筆縮減到10筆,而在深圳中小板和上海證券交易所IPO的交易筆數則以19筆、占總數65.5%的比例首度超過海外市場,成為創投退出的主要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