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這4個蘋果,不用塑料袋裝”,華中農業大學大三學生王鳳竹,在學校水果店買蘋果時擺擺手,向售貨員聲明。售貨員一愣,還是將蘋果裝進塑料袋遞給了她。王鳳竹熟練地將塑料袋中的蘋果裝入自己的黑色布袋中,然后將塑料袋還給售貨員。
站在旁邊的另一位售貨員看到她,湊過來打招呼,“不用塑料袋的小姑娘又來了啊”。
出門攜帶布袋是王鳳竹的習慣,她指了指隨身帶的黑色小布袋,笑著說,“它剛陪我從日本回來呢。”每減少使用一個塑料袋,王鳳竹都很有成就感。
這個1986年出生,個頭瘦小的大三女生,在今年8月當選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青年顧問,成為該署在中國的唯一青年顧問。近日,她又到日本東京參加了第三屆東北亞青年環境會議。
“開心果”闖進聯合國
王鳳竹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講起話來聲音洪亮,滔滔不絕,熟悉的朋友稱她為“開心果”。今年8月在德國舉行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會議,有145個國家、地區的180多名代表參加。王鳳竹與韓國人講韓國影星Rain,與巴西人談足球明星卡卡……不到一星期,大部分代表都認識了這位來自中國的“開心果”。
王鳳竹有一副好嗓子,會議休息時間她自告奮勇地站起來,與各國朋友“飆歌”。她向蒙古國的代表唱自己苦練的蒙古語版“吉祥三寶”,不記得的歌詞她就“啦啦啦”地蒙混過關;向日本代表唱中文、日文夾雜版的“后來”,聽得日本代表“很不服氣”,“怎么中國朋友的日語歌,唱得比我們還好聽”,于是站起來,與她拍手合唱。
在投票選舉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青年顧問前,各國代表還有最后一次上臺演講的機會。但王鳳竹頭天晚上不小心撞破了頭,流了很多血,包扎著厚厚的繃帶。
“我為會議貢獻了鮮血,我相信以后可以做得更多。”王鳳竹在臺上的一句玩笑話,贏來掌聲一片。最終,她成功當選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青年顧問。
中國也會這么香
活潑、文弱的王鳳竹一直將“環保”作為自己的頭等大事。
今年9月在日本開會期間,從她住的房間可以看到“迪士尼”樂園,到“迪士尼”游玩是她從小的愿望,可她卻放棄了這次近在咫尺的機會。“我更不想放過與各國代表交流環保經驗的機會”。
王鳳竹喜歡看有關環保的書籍,上小學時她就能把“倫敦霧”、“洛杉磯光化學污染”、“萊茵河、泰晤士河污染治理”講得頭頭是道。
1年半前,王鳳竹加入了“華中農業大學綠色協會”,在那里她參加了第一個環保活動。
在湖北鄂州的梁子湖和花馬湖之間,王鳳竹度過了她大學的第一個暑假。11天里,她和伙伴們給當地小孩上環保課。
游戲環節,王鳳竹讓小孩們上臺,寫出知道的動物名字,然后引導孩子,“我們現在天天砍樹,把鳥兒做窩的樹砍了,鳥兒沒地方去了怎么辦?”有孩子說,“會傷心死掉。”王鳳竹就把鳥兒從黑板上擦掉。“孩子們很吃驚,當熟悉的動物一個個都擦掉后,不少小孩都哭了。他們都說以后要愛護動植物。”
那些天真的淚水,感動了王鳳竹,“我要貢獻自己的力量,讓小朋友們不再哭泣。”
今年在德國開會期間,看到旁邊坐了位德國老人,王鳳竹用剛學的德語搭訕,“早上好,你們這里怎么這么香”,老人的回答讓王鳳竹震撼了,“因為這里沒有污染,這是自然的香味”。王鳳竹沉思片刻,一字一頓地回答,“您2008年再到北京,中國也會這么香”。
環保就在我身邊
王鳳竹雖然將環保視為自己的“頭等大事”,可她認為自己做的都是平常小事。
她的書包里常放著一雙“綠色筷子”。筷子用淺綠色的布袋子裝著,袋子上寫著“我們的森林正在減少”。在食堂甚至校外吃飯,她都用這雙自帶的筷子。
不亂扔垃圾、不踩草坪、不使用塑料袋……王鳳竹說,她為環保做的都是這些平常小事。看到有熟人踩草坪,她都會毫不客氣地一把拉回來。
遇到陌生人破壞環境,王鳳竹不好意思當面制止,便用自己的言行影響他人。一次上自習,旁邊一位同學撕了張紙,隨手扔在地上。她趕緊俯下腰撿起來放在自己桌子上,那位同學的臉一下子紅了,輕輕地將紙裝進自己兜里。“我的一個小小的舉動,可能改變了這位同學的環保觀念。”王鳳竹自豪地說。
在德國、日本的合影中,王鳳竹穿著相同的衣服:一件白色T恤配黑色外套。愛美的王鳳竹笑道,“衣服有幾件喜歡的就夠了,物盡其用也是為了環保啊”。
到了圣誕節、元旦,各種紙制賀卡漫天飛,王鳳竹就像看到一棵棵被砍伐的大樹在飛來飛去,幾天睡不好覺。她和華中農大綠色協會的志愿者們想出了妙招:“水果換賀卡”。他們在學校倡議過節送水果,并免費幫別人遞送。
“環保就在我們身邊,我們的目標是,讓每個人都覺得環保是自己的習慣。”
王鳳竹說,她在環保路上并不孤單。現在,僅華中農大“綠色協會”就有會員1000多人,武漢大部分高校也都成立了“環保協會”。他們之間經常聯系,共同開展各種環保項目。
王鳳竹的理想是:考社會學的研究生,完善自己的理論知識。畢業了成為一名職業環保人,讓山更青,水更綠,小動物不再哭泣。
本報武漢10月23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