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是一個能源短缺的國家,石油和天然氣儲量不足,其產量只能分別滿足4.5%和22%的國內需求,電力能源大多依靠進口。據歐盟統計,意能源需求的84%依賴進口,遠遠超過歐盟49.5%的平均水平。日益嚴峻的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問題,迫使意政府調整能源政策,轉向更為多樣化的能源戰略。
按《京都議定書》的規定,2012年意大利溫室氣體的排放總量須在1990年5.21億噸的基礎上減少6.5%。為實現這一目標,意政府于1998年建立了部際工作組,制訂了“國家能源計劃”,把節能和提高能效作為能源政策的核心。政府每年撥款15億歐元,用于傳統工業、交通運輸和能源方面的技術改造,同時鼓勵節能及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并準備大幅提高對溫室氣體排放的稅收。
在開發和利用新能源方面,意大利曾將核能作為首選,是世界上較早建立核電站的國家。后受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影響,在1987年的公民投票中,80%的國民主張關閉核電站。所以意現在沒有核電站。一些政經界的要人主張重啟核能,并視其為意未來主要能源之一。但該建議遭到環保組織和基層人士的反對。
意素有“陽光之國”的美譽。意國家電力公司近日決定,在拉齊奧大區北部投資建意國內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站。計劃占地10公頃,總裝機容量6兆瓦,建成后每年可發電700萬千瓦時,相當于減少5000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意全國鐵路公司也推出了其最新研制的太陽能列車樣車,包括2節車頭、5節客運車廂和3節貨運車廂,利用安裝在每節車廂頂部的太陽能電池板,向列車的空調、照明及安全設施系統提供能源。
意新的《能源價格法》規定,使用太陽能發電設備的家庭可將剩余電量賣給國家電力公司,以鼓勵更多的家庭使用太陽能。據估算,家庭安裝一套7、8平方米的太陽能板約需7000歐元,11年可收回成本,而設備使用壽命則長達25年。新法律同時規定,對采用太陽能的建筑,稅收減免由原來的36%提高到55%。在政府的大力倡導和鼓勵下,2006年意大利太陽能板的安裝總量達到30萬平方米,同比增加了46%。太陽能發電量已接近30兆瓦,政府希望到2016年達到3000兆瓦。
風力發電近年在意大利也得到了迅猛發展。目前,意全國風力發電總量約1800兆瓦,名列世界第七。計劃在未來幾年達到8000至10000兆瓦。風力發電的成本雖較高,但發展潛力很大,吸引了意許多企業進行轉型探索。
意大利還十分重視其他新能源的開發。2001年,意科研人員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臺海洋流發電機樣機,并在意南部墨西拿海峽地區成功進行了發電試驗。去年,該機組正式向國家電網輸電。
盡管意政府對發展新能源相當重視,但官方統計顯示,太陽能、風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僅占意國內能源消耗的3%。政府每年投入能源科研的經費,也只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14%,同1.9%的歐盟平均水平還有不小差距?梢,要想使新能源成為意能源結構中的重要支柱,前景雖然光明,卻依然任重道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