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日前發布的《關于推動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的意見》指出,注冊會計師行業將用5至10年的時間,發展培育100家左右具有一定規模、能夠為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提供綜合服務的事務所,在此基礎上,發展培育10家左右能夠服務于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提供跨國經營綜合服務的國際化事務所。 中注協同時發布的《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指南》提出,加強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建立健全事務所內部決策和管理機制,提高事務所風險管理和質量控制能力。指南將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企業與事務所攜手“走出去”
財政部副部長王軍說,希望廣大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把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做大做強做出去納入到企業“走出去”的戰略體系當中,在企業“走出去”的進程中,充分信賴和依托我們的事務所,共享資源,共謀發展,共創成功,實現企業“走出去”和事務所“做出去”的雙贏。 國資委統計評價局劉德恒副局長認為,隨著中央企業的快速發展和走出去戰略的進一步實施,迫切需要一批擁有國家資質、國際水準、國際視野和國際運作經驗,服務優質的會計師事務所和熟悉市場規則、國際慣例的高水平復合型人才。 在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的背景下,國內注冊會計師行業出現了新一輪的合并浪潮,部分事務所已開始“做大”,例如,上海立信長江、北京中天華正、廣東羊城借鑒國際“四大”模式,成立了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管理有限公司,走集團化,規模化道路,并準備以香港為走出去的“中介”,籌建“香港立信會計師事務所”。
“走出去”需做大做強
目前,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無論從規模上,還是從收入結構上看,與國際上較大的事務所相比還有所差距,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只有做大做強才有“走出去”的底氣。 商務部外資司司長胡景巖透露,我國目前共有5000多家會計師事務所,而其中被國際認可的僅占15%。從收入結構看,其主要收入仍來自于會計審計業務,他說:“而從國際平均水平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報表業務占事務所收入的37%,而最大的部分來自于咨詢業務,約占事務所收入的43%。” 中注協劉仲黎會長認為,兩份文件的發布,標志著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在深入實施行業人才戰略、準則國際趨同戰略的基礎上,全面啟動了行業發展的第三大戰略——做大做強戰略。 上證所副總經理周勤業在書面發言中表示,會計師事務所是我國市場經濟重要的專業化中介組織,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發展與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緊密聯系,但與國際上的大會計師事務所相比,目前國內事務所普遍規模較小,提供審計咨詢等服務時收費低廉。 據上證所統計,2006年,在滬市851家上市公司中,有629家上市公司(其中含41家B股公司、23家H股公司和S股公司)披露了審計費用,其總金額達8.4億元,平均每家公司審計費用134萬元,但如果扣除23家含H股、S股的審計費用4.5億元,41家B股公司0.5億元,565家純A股公司的審計費用只有3.4億元,平均每家公司審計費用61萬元,與B股公司平均每家審計費用127萬元,H股和S股公司平均每家審計費用1195萬元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