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7-04-16 記者:劉存瑞 來源:《經濟日報》2007-04-16 5版 |
|
|
本報訊
4月2日,中國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政策措施試點在山西全面啟動,山西煤炭工業迎來發展新機遇。
2006年4月19日,國務院決定在山西開展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政策措施試點,條件成熟后逐步在全國實施。試點的主要內容有6項:建立煤炭開采綜合補償和生態環境恢復補償機制;強化行業管理,優化資源配置;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提高安全生產技術水平;深化企業改革,完善煤炭成本核算辦法;推進資源市場化管理,完善礦業權有償取得制度;建立煤炭企業轉產、煤炭城市轉型發展有效機制。
山西省委書記張寶順說:“國務院批準在山西開展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政策措施試點,是要幫助山西從總體上、根本上解決煤炭產業面臨的突出問題。”
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政策措施試點會給山西帶來什么變化?
首先將從根本上改變山西煤礦“多、小、散、亂、差”的格局,提高煤炭產業的集中度和總體素質,促進煤炭工業科學發展。近兩年來,山西通過“關小、改中、上大”,關閉了近8000個采煤礦點,淘汰了1300座9萬噸以下的小煤礦,但目前仍然有3000多座煤礦,煤炭的產業集中度和總體素質還比較低。據山西省省長于幼軍介紹,到2010年山西煤礦數量將壓縮到2500個之內,將把70%的煤炭產量集中到幾個煤炭大集團,從而促進山西煤炭工業的集約發展。
其次,將促進山西煤炭工業的內涵發展和綜合高效發展。按試點要求,山西將控制煤炭生產總量,到“十一五”末年產量控制在7億噸左右。同時,要大力推進煤炭加工轉化,積極發展電力、焦炭、煤層氣和焦爐煤氣利用、煤基醇醚燃料和煤基合成油等能源產品,形成一次、二次能源并舉,煤、電、氣、油各類能源共同發展的新格局,形成煤電鋁、煤鐵鋼、煤焦化等多條產業鏈條。加快培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物流、商貿等新型服務業,調整煤炭企業的產業產品結構,優化資源型城市的經濟結構,努力構造多元、穩固的支柱產業格局,努力提高煤炭工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試點還將促進煤炭工業的綠色發展和山西生態環境的改善。通過征收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基金,提留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建立煤炭開采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有力保證生態治理和建設的資金投入。通過實施這些政策,加快實施藍天碧水工程、造林綠化工程和煤礦沉陷區治理、棚戶區改造工程,促進煤炭企業整治和保護生態環境,促使山西煤炭企業走上清潔生產、循環經濟和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道路。
同時,通過完善和建立煤炭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落實煤炭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聯合執法機制、提高安全生產技術水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