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誰才是頭號國際金融中心,倫敦和紐約的官員們最近打起了“口水仗”。英國財政部經濟大臣鮑爾斯昨天宣布:倫敦已取代紐約成為全球最大的國際金融中心。而就在前不久,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委員坎波斯還指稱倫敦證交所最引以為榮的二板市場(AIM)好比“賭場”。
“賭場”說引發爭論
本月早些時候,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委員坎波斯在接受道瓊斯采訪時聲稱,倫敦的另類投資市場(AIM,又稱二板)好比一個賭場,并宣稱在AIM新上市的企業中,有30%“在一年內就破產了”。對此,倫交所方面隨即給予了還擊,并暗示坎波斯的話其實是對AIM
成功吸引美國企業上市的妒嫉。 而英國財政部經濟大臣鮑爾斯昨天則再次駁斥了“賭場”說,并公開宣布:倫敦已取代紐約成為全球最大的國際金融中心,且英國政府上周開始實施的措施將進一步拉大兩地之間的差距。 鮑爾斯辦公室公布的演講稿稱:“倫敦是全球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因此其優勢地位有利于它從全球經濟增長和融合中獲得機遇! 鮑爾斯否認有關倫敦金融市場監管松懈的指責,他說,美方對倫敦金融監管的批評是“毫無道理和不切實際的”。他表示,政府仍將維持目前的監管政策框架。 香港投行人士溫天納告訴記者,事實上,英美同為國際重要金融中心的競爭其實一直在進行。只不過近年來,由于美國自身的一些原因,倫敦邁出的步伐似乎更快一些,特別是倫敦的AIM市場,近年來勢頭迅猛。 據倫敦證券交易所亞太區總裁祝曉健向記者透露,2005年,倫敦證交所共吸引了93家海外公司前來上市,而同期紐交所和納斯達克吸引的海外上市公司數量分別僅為12家和21家,后者主要受到薩奧法等過于嚴厲的監管影響。 “事實上,如果算上AIM,倫敦去年的股市融資額已經是全球第一位了!睖靥旒{說,“而這樣的趨勢還有望繼續保持下去!
美敲響競爭力警鐘
在倫敦咄咄逼人的攻勢壓迫下,美國作為傳統金融中心老大也感受到了日益巨大的壓力。包括美國財長保爾森在內的許多人士都呼吁,要馬上采取切實措施提高美國資本市場的競爭力。 紐約市長布隆伯格和參議員舒默此前委托咨詢公司麥肯錫所作的一項研究顯示,如美國不改變相關法律和法規,其全球領先金融中心的地位將不復存在。麥肯錫的調查顯示,2002年至2005年間,紐約的金融業喪失了2000個崗位,比例高達7%,而同期倫敦的就業機會卻增加了4.3%。 其他的一些報告也顯示,紐約現在已經讓位于倫敦。比如,研究顯示,倫敦交易員的薪水和獎金比他們的美國同仁最高要多出50%。去年英國交易員的收入漲幅高達22%,而同期美國交易員的漲幅最多為15%。另外,作為倫敦國際吸引力的體現之一,倫敦的房價近年來持續上漲。據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倫敦頂級豪宅和公寓的平均價格就較上年同期大幅上漲了27.6%。 面對競爭,美國各界人士也在積極行動,一方面在推動放寬對上市公司的監管,修補過于嚴苛的薩奧法案,另一方面,美國的各大交易所也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譬如,就在27日,全球最大交易所紐交所與覆蓋歐洲多個交易所的泛歐證交所就正式實現合并,由此創造出世界上首個跨大西洋的市值高達290億美元、連接紐約、巴黎、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里斯本和倫敦6大金融市場的證券交易平臺。為了避免新交易所不受美國嚴厲監管的負面影響,歐美雙方商定,紐約證交所和泛歐證交所原來的交易時段和市場運營等將保持不變,而在法律監管上,在原有兩家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將遵循“屬地原則”,也就是說在歐洲上市的公司將不會受到美國薩奧法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