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3-14 記者:董偉 來源:《中國青年報》2007-03-14 7版 |
|
|
本報北京3月13日電
在昨天(12日)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表示,衛生部一直在呼吁取消以藥養醫政策,從而根除該政策產生的商業賄賂、不正當競爭等諸多問題,并為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提供助力。
“以藥養醫”是指醫療機構通過藥品價格加成收入,彌補其財政投入不足所需的運營和發展費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后,我國逐漸形成了這種機制,而且具體規定醫院可以在原來藥價的基礎上加成15%。此政策為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繼續發展醫衛事業找到了出口。不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它也帶來了許多尖銳的矛盾,甚至導致醫藥、醫患之間的嚴重糾紛。
業界普遍認為,以藥養醫是推動藥價虛高的最重要的原因,它使高價藥一路暢銷、降價藥迅速死亡。今年3月2日,全國百家藥企聯名上書國務院,直陳該政策不僅增大了病人的負擔,而且讓醫藥行業處于危險的邊緣。同時,他們認為,以藥養醫也是國家20多次降價無效果的罪魁禍首。有評論借此稱,“不從以藥養醫的根上下手,再干10年、再降100次價也解決不了看病貴的問題。”
這種看法在今年的兩會上得到很多人的認同。不少代表、委員都痛斥以藥養醫帶來的種種危害,聲稱如果不徹底解決醫藥、醫患之間的經濟上的對抗,不理順三者之間的關系,實難解決看病難、看病貴以及藥品混亂的問題。九三學社中央還提出議案說,醫療服務和其他服務不同,存在誘導需求、過度診療的風險。如果政府用政策鼓勵醫院從患者身上攫取更多利益,那么醫療費用升高幾乎是難以避免的。
對此,毛群安今天評價說,如何逐漸解除醫療機構對藥品加價的嚴重依賴,使之更專注于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是當前醫療體制改革的最核心也是最困難的問題。衛生部門一直在作這方面的努力和研究。
他表示,目前,醫療機構維持正常經營的經費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醫療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政府的補貼。其中,前兩項目前占到醫院總收入的93%,政府補貼只有區區7%。一旦取消了以藥養醫政策,醫院馬上就面臨收入何來的困難。“因此,我們需要一套合理的經濟政策,既保證醫院能夠正常運轉,又能夠緩解病人就醫上的巨大壓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