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例 在中國,大白兔奶糖可是大名鼎鼎。1959年,“大白兔”為國慶十周年獻禮而誕生;1972年,周恩來總理將大白兔奶糖作為禮物贈送給美國總統尼克松……然而,今天,當“大白兔”與精神抖擻的“金絲猴”等糖果新品同處一個市場時,曾經是中國食品業掌上明珠的“大白兔”似乎是“病”了,不僅當年銷量第一、影響力第一的寶座難保,甚至有人認為“大白兔”有一天會銷聲匿跡。 為了給“大白兔”治病,近年來,上海冠生園集團采取了一系列行動;換配方、換包裝、換口味,產品也從單一的奶糖拓展到鮮乳牛奶糖、太妃糖、奶油話梅糖、花生牛軋糖等新品種。連續兩年在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廣告招標中,成功中標。 然而,一系列的把脈問診雖然使“大白兔”的銷量節節攀升,但是并沒有能在中國市場上恢復當年超一流品牌的地位,混同在雅客、馬大姐、黎祥、韓世、銀河等“出身寒微”的糖果品牌堆里,唯一能夠炫耀的是曾經擁有過的輝煌。
分 析 “大白兔”為什么會陷入今天這種“亞健康”困境? “大白兔”號稱6顆奶糖沖一杯奶,因此,在物質匱乏年代“大白兔”不僅僅是糖果,還是營養滋補佳品。今天在“大白兔”的網站上,還有這樣的記載:“周總理工作非常辛苦,為國操勞,常常要加班到深夜。而他的辦公桌上總是會放上一袋大白兔奶糖,加班的時候,時不時吃上一顆。就這樣,大白兔奶糖成了周總理的加班好伴侶。”毫無疑問,兼具休閑食品與營養滋補食品雙重屬性,為“大白兔”成為超一流品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在物質極其豐富的今天,休閑食品和營養滋補品遍地開花,而“大白兔”始終守著“6顆奶糖沖一杯奶”的榮耀不變,必然要被消費者所冷淡。近年來,殘酷無情的市場競爭讓“大白兔”發現自身在品牌經營中存在的問題,于是他們由單一的奶糖拓展到鮮乳牛奶糖、太妃糖、奶油話梅糖、花生牛軋糖等新品種。遺憾的是這些所謂的新產品,幾乎全是一身奶味。奶是非常好的營養品,但是在營養過盛、小胖子多得讓家長犯愁的今天,奶呀、糖呀這些高蛋白、高熱量的產品讓家長和崇尚前衛的年輕人,避之惟恐不及。“大白兔”在奶鍋里開發出來的這些新產品,又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吸引消費者呢? 市場不是靜止的。在日新月異的今天,消費者總是在追求更好更新的產品。一個在產品研發上不能夠做到真正創新的品牌,遲早會在消費者越來越挑剔的眼光中,被視為“陳舊、保守、過時”,進而被拋棄。環境變了,而品牌仍然我行我素,是中國許多民族品牌衰退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