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庫區移民搬遷安置工作于1993年正式實施,至2005年底,國家已累計投入三峽移民資金510億元;庫區累計搬遷移民111.32萬人,還建各類房屋3389.25萬平方米,搬遷、破產關閉工礦企業1528家。 此次審計抽查的移民資金管理和使用單位中的絕大多數財務管理機構比較健全,會計核算較為規范,用于移民搬遷安置的資金能夠及時下撥,給移民戶和移民個人的補償款能夠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發放。移民資金的管理使用情況總體是好的,保證了各主要搬遷任務完成進度總體提前。 審計共抽查了49個移民工程項目和120戶搬遷、關閉破產工礦企業。從抽查情況看,這些搬遷項目基本能夠按照移民安置規劃和有關要求組織實施,遵守基本建設程序,積極推行項目法人負責制、招投標制、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工程管理制度。移民工程的項目管理基本規范,質量總體良好。
發現各類違規問題金額2.89億元
此次審計共發現各類違規問題金額2.89億元。 一是違規使用移民資金2.72億元。主要用于超規模移民項目或非移民項目建設、行政開支、辦企業、平衡預算、購房、付息等。如:云陽縣交通局出借1440萬元移民資金用于非移民項目;重慶市移民局超計劃和重復安排計劃使用移民資金542.24
萬元購建辦公用房、培訓中心和職工住宅。此外,審計還發現5起涉嫌侵占移民資金的案件,已移交公安機關和紀檢監察部門處理。 二是虛報多得移民補償和政策性補助資金1694.32萬元。如2001至2005年,交通部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江北分院萬州項目部利用受托對萬州紅溪溝碼頭項目進行建設管理之機,串通施工單位采用虛假設計變更、高套定額和提高材料價格等手段虛增工程造價,套取移民資金476.32萬元。
移民培訓費支出不合理,大量資金用于蓋樓
此次審計發現,兩省(市)至2005年底累計支出的2.84億元培訓費中,用于對移民進行技能培訓的僅為5952萬元,占21%,遠遠低于國家規定的60%的比例;而用于建設培訓中心等“土木工程”和購置設備的支出卻高達1.39億元,占49%。重慶市個別區縣建購的培訓中心規格很高、而利用率卻極低。
移民扶持項目申報審批程序復雜,大量資金滯留財政部門
審計抽查了重慶市萬州區等6個區縣的移民后期扶持項目實施情況,均發現存在資金撥付滯后、項目實施緩慢問題。 萬州區2004、2005年的153個移民后期扶持項目、6549萬元后期扶持補助資金,至2005年底仍有87個扶持項目未開工、5563萬元補助資金滯留在區財政局和移民局。 由于申報審批程序復雜,重慶市2004年度的產業發展基金投資補助和貸款貼息兩類投資計劃2005年5月、9月才分別下達到區縣。
耕地量少瘠薄,就業崗位不足,部分移民安置質量不高
審計隨機走訪了28個鄉鎮的429戶后靠安置農村移民,發現受訪移民的人均耕地數量不足,且多數土層較薄、保水保肥效果差,部分移民生活較為困難。 三峽庫區20個移民區縣中,有11個區縣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經濟比較落后,缺乏產業支撐,遷建期間又破產、關閉了近63%的工礦企業,讓很多移民就業無門。
已整改違規問題金額2.42億元,整改率達83.7%
目前,國家審計署已依法出具審計報告,并下達了審計決定書。對審計發現的違規使用移民資金等問題,國務院三峽辦高度重視,至2006年12月底,兩省(市)通過收回、歸墊被擠占挪用的資金和補辦相應手續等方式,已整改違規問題金額2.42億元,整改率達8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