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24日在法國斯特拉斯堡發表題為《歐盟與中國:更緊密的伙伴、承擔更多責任》的對華政策文件,指出歐盟必須繼續發展與中國的戰略伙伴關系。文件認為,歐盟必須挖掘與中國伙伴關系的潛力。 與歐盟對華政策文件同時發布的還有一個歐盟對華貿易戰略文件。這個題為《競爭與伙伴關系---歐盟-中國貿易與投資政策》的文件在明確提出"中國是歐盟對外貿易政策的一個最重大挑戰"的同時也指出:"無論是中國還是歐盟,都從中國的經濟崛起中獲益。"這份文件還提出了歐盟在處理對華貿易與投資問題上將采取的主要政策。 歐盟(EU)昨日警告中國稱,由于中國未能消除市場準入障礙及解決侵犯知識產權問題,雙方迅速增長的貿易有可能因此受到損害。 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昨日發布了一份內容廣泛的政策報告,以迎接歐盟與中國關系的新紀元。該報告指出:"越來越大的一個風險是,歐盟與中國的貿易關系,給人以并非真正互惠對等的印象。正如我們已在美國看到的那樣,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歐盟內部反對向中國競爭對手進一步開放的政治壓力有可能增加。"上述報告由歐盟貿易專員彼得·曼德爾森(Peter
Mandelson)和歐盟對外關系專員貝尼塔·費雷羅-瓦爾德納(Benita
Ferrero-Waldner)于昨日提交,旨在構建北京與歐盟間廣泛、新型合作伙伴關系與合作協議的基礎。協議將包括一份1985年貿易與投資協定的更新版本,歐盟委員會稱,該協定已經過時。 盡管歐盟委員會的報告強調,近年貿易迅速增長使雙方都得益,但它在一系列問題上對北京方面采取了強硬立場,尤其是在政府采購、知識產權、政府補貼以及中國不夠嚴格的環境與社會標準等問題上。報告明確指出,要使雙方關系"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可持續",中國必須提高對歐洲企業的開放程度。 曼德爾森表示:"一個經濟強大、穩定的中國,對于歐洲有著巨大的意義。歐洲必須接受激烈的競爭,而中國則必須確保競爭公平。"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雙邊商品及服務貿易正迅速增長。2000年至2005年間,歐洲對華出口額增長逾100%,但歐盟去年對華貿易逆差仍高達1060億歐元(合1340億美元)。 這種貿易失衡已多次引發歐盟內部的呼吁,要求歐盟委員會對中國采取更強硬的措施。尤其是歐洲紡織行業,曾力促歐盟委員會下令禁止中國廉價產品的進口。布魯塞爾對此做出的回應是:對從中國進口的服裝和皮鞋征收反傾銷稅。歐盟委員會負責協調歐盟25個成員國的貿易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