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行的第二屆國際服務貿易(重慶)高峰會上,一批由東部地區及境外客商引入、投資總額達上百億元的服務外包、文化創意和動漫項目十分引人注目。這些在沿海地區成長起來的新興產業,也緊隨著加工制造等傳統產業,邁開了“西進”步伐。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10年來,尤其是近年來,在我國經濟結構加快調整的背景下,東部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正呈現加速之勢,從傳統的加工制造業到汽車、裝備制造等重型工業,再到電子信息、服務貿易等,都出現了向西部轉移、延伸的熱潮。 作為西部老工業基地的重慶市,近年來圍繞建設現代制造業基地這個中心,實施擴大內陸開放戰略,充分發揮自身的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積極打造承接平臺,逐漸成為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聚集地。據重慶市經信委統計,3年多來全市實際利用東部地區投資達1800多億元。 汽車、摩托車是重慶的第一支柱產業,目前已經形成了以長安、力帆、建設等為代表的整車及零配件產業鏈,預計今年的汽車產量將達到120萬輛。得益于良好的產業基礎,重慶逐漸成為中東部地區汽車摩托車企業向西部轉移的首選之地。近年來,已經先后有上汽依維柯、東風小康等一批整車和零部件企業落戶。今年10月,浙江吉利集團投資8億元將年產30萬套自動變速箱的項目置于重慶。 在傳統加工制造業領域,重慶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毗鄰中西部市場的優勢,也吸引了大批東部企業前來布局。渝東北的萬州區是三峽移民重鎮,依托原有的紡織工業基礎,引進了山東如意紡織,投資40億元建起三峽庫區技術紡織基地,還先后承接了廣東雷士照明、江蘇大全多晶硅項目,一躍成為區域性產業高地。 地處渝西近郊的璧山縣長期以來有制鞋傳統,但主要以作坊和鄉鎮小廠為主。6年前,璧山縣主動承接沿海皮鞋企業的產業轉移,引進了有“中國鞋王”之稱的奧康集團,以及一大批浙江、福建等地的制鞋企業。,如今,璧山縣已經聚集了1340多家制鞋及配套企業,年產6000萬雙皮鞋、產值近50億元,并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皮革協會授予“中國西部鞋都”的稱號。 為積極承接東部加工貿易轉移,重慶市還著力打造了一批產業集聚度高、特色鮮明、規模效益顯著的特色工業園。2008年授牌16個區縣作為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今年又確定了萬州工業園紡織服裝、大渡口區建橋工業園新材料、西永微電子園區電子信息等11個加工貿易承接地示范園。 目前,重慶市已被國家列為西部承接沿海產業轉移試點省市。重慶市經信委負責人表示,未來5到10年內,重慶將有序地承接國家重大產業布局轉移,著力壯大汽車摩托車、裝備制造、石油天然氣化工、材料工業、能源和綜合輕紡等支柱產業。 隨著沿海地區產業轉移不斷擴展,結合自身發展需要,在承接轉移同時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和跨越式發展,成為西部地區科學發展的重要課題。重慶市在充分搭建平臺,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同時,還著重從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入手,謀求產業跨越式升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