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緊密結合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決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工業、建筑、交通體系。 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諸大建認為,這是表明國家要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的一個信號,將成為引導我國經濟轉型的核心內容。“在世界經濟格局發生重大變革的時候,低碳經濟將帶來重要商機,抓住這個商機,就將占領未來世界經濟的橋頭堡。”諸大建指出。
將帶來重大投資機會
“作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低碳經濟會帶來許多重大投資機會。”諸大建說,特別是高能效的電力、交通、建筑、工業和綠色基礎設施建設這五個方面將會產生重大投資機會。 諸大建稱,到2020年左右,低碳經濟將會形成大的氣候。在此之前,中國必然會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如果企業不搞低碳經濟將會錯失良機。 “中國經濟必將走向低碳化,不僅是中國生存的要求,也是全世界生存的要求。”國信證券分析師皮家銀稱,國家已經意識到,現在不是考慮要不要發展低碳經濟和什么時候發展低碳經濟的問題,而是以多快的速度和多大的規模發展低碳經濟的問題。 低碳經濟涉及的行業和領域十分廣泛,主要包括低碳產品、低碳技術、低碳能源的開發利用。在技術上,低碳經濟則涉及電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多個行業,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油氣資源和煤層氣的勘探開發、二氧化碳捕獲與埋存等領域開發的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新技術。 諸大建說,在當今世界,討論新的經濟增長點,已經不能單一地考慮某種新產業對于經濟增長的作用。作為經濟增長點,不僅要對持續的經濟增長有貢獻,而且要對提高勞動就業和降低二氧化碳有重要貢獻。 哥本哈根氣候理事會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開發和使用低碳排放的清潔能源能夠創造商機,帶來數以百萬計的就業機會。
助力經濟結構調整
發展低碳經濟,還有來自我國經濟內部結構調整的動力。近日,各部委反復強調要將經濟發展的重點轉向結構調整。 此輪金融危機給我國的出口帶來重大打擊。諸大建認為,提振出口不是簡單地恢復出口。我國傳統的出口產品是高能耗類的,現在要更關注出口商品的轉型,否則中國經濟中的結構問題就無法解決,也將會越來越多受到“碳關稅”之類的壓力。 今年6月,美國眾議院通過了《清潔能源和安全法案》,其中“征收特別關稅”條款規定,從2020年起對不接受污染物減排標準的國家實行貿易制裁,征收關稅。專家認為,這一政策將對國際貿易格局產生深遠影響,我國的相關產業和企業也應早點尋求對策。 另外,我國經濟的支柱目前都是高能耗的產業,經濟發展對高能耗資源依賴很高。專家稱,要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必然要求尋找新的、有別于高能耗產業的經濟增長點。低碳經濟是助力結構調整的必然方向。
未來或有具體政策出臺
“目前大家對低碳經濟的關注度還不太高,隨著政策的陸續出臺,低碳經濟會越來越被關注。”皮家銀說,國家現在反復強調低碳經濟還是一種戰略的考慮,是從政策的角度做一些準備工作,而這個準備工作不會太久。 他認為,在今年12月哥本哈根會談之后,國家可能會出臺具體政策,來不斷加大對新能源和節能減排的扶持力度。 諸大建也談到,截至今年2月,全世界投入的3萬億美元刺激經濟復蘇的資金中,有超過1/3是投在綠色經濟領域中的,這種趨勢不會改變。他還表示,我國將來可能會把低碳經濟的指標納入到相關法律、法規,對相關領域的投資進行引導,并對企業經營活動提出新的要求。 專家稱,制定清晰、穩定的鼓勵政策是當務之急,應通過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政策寬架,采取征收能源稅、財政補貼、稅收減免、貸款優惠擔保等措施,加快建立低碳經濟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