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3G牌照的發放不僅有利于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還有利于加快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和產業競爭力升級。
可拉動2萬億社會投資
“3G牌照發放的投資拉動作用與國家基礎建設相比有明顯的不同。交通、能源等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都需要政府大量投入,而3G牌照發出,立刻會吸引社會資金蜂擁而入,因為市場對3G牌照發放已經早有期待。”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陳金橋表示。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說,按照牌照電信運營企業各自發展規劃,2009年、2010年兩年預計完成3G直接投資2800億元左右。工信部專家分析認為,3G牌照的發放可以推動一條包括3G網絡建設、終端設備制造、運營服務、信息服務在內的通信產業鏈的形成,未來三年更能借此拉動近2萬億元的社會投資,將拉動我國GDP增長0.5%-1%。 記者了解到,自從本輪電信重組開始后,三大運營商為在未來的3G運營中占據主動,都已陸續完成了對現有網絡的升級擴容和設備招標工作。一旦3G牌照發放,運營商就會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大規模的網絡部署。這對整個電信產業鏈和國民經濟的發展,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中國聯通科技委主任劉韻潔認為,中國3G發牌照對全球不景氣的市場都會形成一個巨大的推動。 北京郵電大學經管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劍秋認為,3G需求拉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不會一下投資好幾千億。據了解,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指出,發放第三代移動通信牌照對于拉動內需,優化電信市場競爭結構,促進TD-SCDMA產業鏈成熟,具有重要作用。從這個角度來說,3G打的是國家牌,而不是產業牌。適逢全球經濟發展遭遇挑戰,3G將成為抵御金融危機的有力武器。
顛覆信息時代消費模式
曾劍秋還表示,3G的需求拉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尤其是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要推行全部的3G網絡要幾年時間。同時,3G的拉動是鏈式的關系。3G本身是一個服務市場,推動3G牌照發放將使電信制造業企業會有一個新的發展。3G牌照的發放對拉動中國經濟內需,包括對推動中國3G和全球3G的發展都有正面的作用。隨著中國3G牌照的正式發放,電信運營商、設備制造商、手機廠家乃至股市的投資者皆摩拳擦掌,欲分食蛋糕。從國外3G運營的經驗看,3G網絡投資建設能夠帶動電信設備廠商收入的增長,3G業務的推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運營商的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值和業務開拓能力。一些消費者表示,雖然3G初期的運營成本較高、價格可能較高,但隨著手機上網群體快速增長,電信運營商三強競爭會更加激烈,移動數據業務的資費也會越來越低。 3G可以實現名副其實的移動寬帶,能夠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包括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工信部電信經濟專家委員會秘書長楊培芳表示,3G給移動互聯網消費市場帶來了裂變式的增長機會,未來的3G手機除了進行高質量通話外,還將很有可能成為快速上網、移動定位、可視電話、視頻互動游戲、手機錢包、電子購物、家庭監控等等新應用的主陣地。 同時,我國三大運營商在加快3G網絡建設的同時,也一定會全力加速3G業務的開發,讓3G在教育、藝術、科學、辦公、娛樂、通信、商務、工作、日常生活、護理與保健、急救治療、災難救助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因此,隨著3G給信息時代的消費模式帶來顛覆性沖擊,相比于3G建設所刺激起來的消費需求,其建設投入的規模還只是冰山一角。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呂廷杰表示,2009年主要是基礎設施建設,各種應用開發有一個摸索的過程,推進會慢一些,估計3G應用的爆炸式增長在2009年下半年、甚至2010年初才能出現。
電信業進入三足鼎立時代
3G發牌不僅可以刺激經濟拉動內需,也有望打破中國移動“一家獨大”的局面。呂廷杰表示,“發牌會達到很多目的,比如引入WCDMA、CDMA2000有助于拉動經濟增長,調節市場結構失衡。這兩個標準終端比較豐富,有利于競爭。”而政府通過發放3G牌照,大力支持我國自有知識產權TD-SCDMA的發展,帶動產業鏈眾多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必將提升我國本土企業群的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我國本土企業和整體產業鏈的國際競爭力。 易觀國際首席分析師符星華認為,就中國目前的市場格局而言,預計3G對接入與增值業務將有極大促進,而面向消費者的服務將從單純的內容向移動互聯網應用轉型。3G將在移動互聯網上催生出互聯網的消費習慣并有所擴充,更多增值服務業務將被研發出來。據易觀國際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12月,月度活躍的移動互聯網用戶總量超過8000萬。而3G的商用、帶寬的增加和資費的下降,將有效的快速激發這個市場的潛力。 申銀萬國分析師方璐表示,五大類通信企業將在2009年收益3G建設,分別是無線網絡設備、網絡優化、光通信設備、儀表及系統和運營商網管系統。易觀國際研究也認為,本次牌照的發放對國際運營市場的影響并不大,而對于國際電信制造業的影響較大,設備制造、技術研發企業將被盤活,加速其完成國內設備制造業從研發到生產乃至銷售的商業循環節奏。在移動終端銷售方面、電信周邊產業發展方面都將有所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