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10年論證,5年施工,融資140億元,創新250多項技術,杭州灣跨海大橋見證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跨海大通道的全線貫通,將加速長三角地區物流、人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流動,使長三角的南翼、北翼實現無縫對接,區域經濟一體化之路大大提速,產業發生集聚效應,從而加快以上海為龍頭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崛起。
 |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 5月1日,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正式通車,長三角“兩小時經濟圈”變為現實。
滬寧陸路縮短120余公里
“杭州灣跨海大橋不僅僅是一條交通通道,更是一條經濟大動脈。它的通車將影響整個長三角,將重構區域格局。”
華東師范大學長江流域發展研究院的沈玉芳教授說,大橋的建成將使寧波的經濟腹地明顯擴大,直接進入上海經濟圈的核心圈,成為長三角核心副城之一,并和上海相輔相成,形成功能上的匹配。 杭州灣跨海大橋南起寧波市慈溪,北止于嘉興市海鹽,全長36公里,雙向六車道,設計時速每小時100公里,設計使用年限100年,創新250多項技術,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 “這是由中國人自行設計、自行投資、自行建造的跨海大橋,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又一偉大成果,它必將載入中華民族橋梁建設的史冊。”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寧波市委書記巴音朝魯說。 大橋建成通車后,寧波與上海的陸路距離縮短120余公里,形成上海、杭州、寧波之間“兩小時交通圈”,寧波從長三角交通末梢一躍成為海陸交通樞紐和節點城市。 康鑫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浩峰給記者算了一筆細賬:公司現在從北侖港運PTA(精對苯二甲酸,是滌綸等化纖產品的原料)到杭州灣工業區,運費是80元/噸。大橋通車后,從嘉興海鹽乍浦港運PTA到工業區的運費大概只要60元/噸,每噸運費相差了整整20元。“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啊!”以一天700噸的運量計算,一天下來就能節省14000元,一年就是500多萬元。“我們日后會將一半的PTA進口放在乍浦港。”徐浩峰表示。 慈溪是我國目前最大的滌綸短纖生產基地,共有化纖企業400多家。據記者了解,慈溪企業準備開建和擴建的化纖項目有10多個,其中滌綸新增產能在百萬噸以上,年需PTA數量巨大。 其實,有意于通過大橋降低成本的顯然不只康鑫集團一家。 “杭州灣跨海大橋經濟效益極為可觀。”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仁偉說,“預計在建成通車后十年內,浙南地區運輸成本將減少400億元到500億元,節省時間成本100億元。
寧波加快國際港口城市建設
打好
“橋牌”,是當前寧波市委、市政府著力謀劃的重點。“我們將充分發揮寧波區位、港口、開放、產業的優勢,做足做深‘大橋經濟’文章,全面推進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建設。”寧波市市長毛光烈告訴記者,寧波將著力建設大港口,推進大開放,發展大產業,構筑大都市。 港口是寧波的核心戰略資源。2007年,寧波港完成貨物吞吐量3.45億噸,位居大陸港口第二位,世界港口第四位;完成集裝箱吞吐量935萬標箱,居世界港口第十一位。目前,全球排名前20位的集裝箱班輪公司都已登陸寧波。寧波港口現已開通集裝箱航線190條,月航班數突破840班,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港口納入寧波港口“全球通”版圖,寧波港正向著國際一流深水港和集裝箱遠洋干線港的目標邁進。 “杭州灣跨海大橋通車后,將大幅度拓展寧波港腹地。”寧波市交通局副局長張延認為,以前主要選擇上海港出口貨物的杭嘉湖地區和蘇南地區,將可能取道大橋便捷路線選擇寧波港。杭州灣跨海大橋的興建,徹底打通了寧波北侖港的北方通道,直指集裝箱生成量極大的浙西南地區和蘇南地區,進而延伸到整個長江流域,形成寧波港與上海港之間新的競合關系。 上海正在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寧波——舟山港的開發建設也勢頭迅猛。華東師范大學長江流域發展研究院的沈玉芳教授認為,上海港和寧波港以組合港的形式聯合發展,不僅將帶動上海和寧波航運、金融、保險、貿易等產業的一體化發展,更將帶動上海和寧波產業結構的拓展性調整,以及生產力布局的合理化,進而大幅提升上海和寧波的聯動發展關系。
環杭州灣產業帶重謀布局
寧波外向型經濟發達,外貿經濟的迅猛發展是經濟增長的一大亮點。2007年寧波外貿自營進出口總額達565億美元,人均外貿經營額突破1萬美元。目前已有750家境外企業和機構落戶寧波,其中包括30個世界500強企業。“杭州灣跨海大橋使寧波對外開放如虎添翼。”寧波市外經局局長俞丹樺表示,“寧波將積極承接上海在經濟、科技、信息、文化等方面的輻射和相關產業的轉移,依托上海的國際化優勢,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上實現內外對接。” 在大橋經濟的帶動下,杭州灣沿岸地區正加速新一輪產業布局。寧波在杭州灣南岸規劃建設了杭州灣新區,重點培育汽車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重大裝備、新型能源、航空食品和現代服務業等七大產業集群。隨著大橋的建成通車,杭州灣新區將成為上海、杭州、寧波三大中心城市的中心,在兩小時的經濟圈中,將同時擁有上海、杭州和寧波三大空港,寧波、上海兩個大港。迄今為止,杭州灣新區已開發一期30平方公里工業區塊,累計引進內外資項目260多個,平均每10天就有一個項目開發或生產,總投資約340億元。 看好一個半小時經濟圈內同時擁有上海、杭州和寧波三大空港的區位優勢,世界物流巨頭——美國普洛斯公司2007年決定落戶杭州灣新區,并斥資2675萬美元建設國際一流水準的物流和工業基地。 “世界500強”企業庫柏電氣有限公司牽手耐吉集團也是源于杭州灣新區符合其戰略布局的條件。目前,公司已將全球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遷移至并購而成庫柏耐吉電器有限公司。“庫柏耐吉”中方代表表示:“杭州灣新區是全國勞動力流入的熱點地區,擁有一支有較高素質的勞動力技工隊伍。落戶杭州灣新區,既能接軌上海,借助大上海的資金、技術、人才和市場優勢,還能背靠寧波民營企業眾多、產品配套半徑短的產業配套優勢。” 寧波海通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是杭州灣大橋發展有限公司的大股東,董事長陳龍海3年前就在上海仙霞路買下鑫達大廈一層辦公樓,將行銷總部和資本運作放在了上海,而把生產基地放在慈溪。在他看來,交通格局改變之后,企業、個人的選擇會更多,“哪里市場更規范,政府服務更好,就去哪里。”眼下,他正在籌劃將慈溪生產的綠色蔬菜送到上海人的餐桌上。 一個欣欣向榮的杭州灣經濟圈正在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