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將以加快推進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下稱“集聚區”)建設作為突破口,促進服務業發展與“四個中心”建設。 昨天,上海市副市長唐登杰在“上海市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推進工作會議”上表示,目前要以世博為契機,進一步加大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力度。 上海市商務委的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現有的20個集聚區,如果全部按計劃建成,其核心區總投資額約1500億元,約可創造50萬個就業崗位。 目前,上海市20個集聚區,從產業功能和集聚特點來看:徐匯、嘉定注重二三產業結合;虹口、寶山定位于專業集群;浦東、盧灣、靜安和長寧等集聚區形成高端商務集聚;青浦聚焦商旅文結合;奉賢突出產業輻射功能;普陀和楊浦關注城市變遷與服務產業發展結合。 唐登杰表示,上海要結合“十二五”服務業發展規劃的制訂,盡早啟動集聚區建設綱要的研究工作,集聚區建設一定要確保規劃先行。 “比如集聚區的產業規劃,每個區做什么,看起來很雷同,有人說現在是遍地開花。”唐登杰說,“我覺得每個集聚區的產業定位、水平高低是關鍵,要看是不是符合上海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和重點領域。” 上海市商務委有關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十二五”期間,集聚區的建設要體現對上海服務業能級的引領提升作用,尤其是充分發揮一些區塊的“后世博”效應,比如浦東“世博—花木國際會展集聚區”,要發揮會展服務功能等。 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池洪表示,推進集聚區建設,一方面聚焦上海重點發展的領域,比如金融、航運、現代商貿、信息、會展旅游、創意文化、服務貿易、服務外包、生產性服務業;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比如醫療保健、教育培訓等領域。 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副局長胡俊則表示,目前各區縣已明確提出建設服務業集聚區的地塊還有40~50個區塊,這些區塊的體量都和目前20個集聚區差不多。 “對于這些上海未來轉型的重點集聚區,在布局體系、規模等級、功能定位上如何進行合理區分,還要相關部門進一步探索。”胡俊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