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年來從未跨出珠三角范圍內的東菱凱琴集團在安徽滁州計劃投資10億元建設生產基地。 而安徽省滁州市市長江山更把這次重大項目的投資活動興奮地描述為“閃電式結婚”。 在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系列政策的刺激下,沿海企業到這里的投資規模和速度,較之前有大幅度增加。
皖江新商機:沿海企業加速向中西部轉移
據郭建剛透露,東菱電器從萌生在內陸省份建立制造基地的想法開始,到通過相關協會領導的穿針引線,到接觸安徽滁州市政府,到與滁州市經濟開發區確定投資項目并簽約,前后不超過半年時間。 “公司高層領導到滁州只有兩次,雙方就確定了合作關系。項目簽約到奠基動工,用了三個月時間。”這樣的項目開發速度,對于第一次邁出廣東的東菱凱琴集團而言,超乎預期。 郭建剛認為,滁州作為皖江經濟帶承接產業轉移的“橋頭堡”,在區位、物流、勞動力和產業配套等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東菱凱琴在滁州的項目投資高達1100畝項目,投資規劃為2010年至2018年分三期共超過10億人民幣。 這個從1988年順德的一個手工作坊快速發展成為年銷售額約60億人民幣的集團化企業此前從未離開廣東。為何一下子到泛長三角的安徽滁州作規模如此之大的投資? 該集團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介紹,主要是其以前長期做OEM,現在開始注重國內研發和國內市場,而安徽是國內戰略性投資的首選。 “我們認為,珠三角的加工制造企業在這兩年會大規模地進行類似的戰略調整,把制造基地遷往靠近主要市場、綜合制造成本更低的內陸區域。”東菱凱琴集團總裁助理潘衛東告訴記者。 顯然,正是看中了安徽所在周邊地區巨大的市場,企業紛紛以戰略投資的姿態進軍皖江城市帶。 合肥市方面提供的材料顯示,以合肥為中心,500公里半徑內,覆蓋華東主要消費市場2億人口。 不僅僅是合肥,在滁州、蕪湖,由于沿江,并且和南京距離更近,因此,地理位置更為優越。 而地方政府也有這方面需求,比如,滁州市已經確定把家電行業作為支柱型產業來對待,并致力于在未來若干年內打造千億家電產業基地。沿海企業的內向發展的需求和安徽承東啟西的地理位置良好結合起來了。 這種趨勢或將繼續延續,來自安徽省發改委的消息,1-4月份,安徽省利用長三角地區資金1000萬元以上項目共8536個,總投資額10497.3億元,實際到位資金891.2億元,同比增長55%。 這其中,浙江、江蘇、上海、北京、廣東、福建和山東投資分別占據一到七位。 顯然,皖江城市帶已經成為外地尤其是沿海企業發展戰略重新定位的一種重要選擇。
錯位競爭
在皖江城市帶,除了滁州打造家電城市之外,安徽蕪湖、合肥都在打造家電之都,皖江城市帶規劃也指出要“加快合肥、蕪湖、滁州等家電產業基地建設”
。 根據蕪湖市獨家提供給本報記者的皖江城市帶落實規劃,家用電器基地被列為當地重點建設行業。 合肥、滁州、蕪湖,家電業的"黃金三角區",產業鏈初具規模。 其中,蕪湖以美的、日立、志高為代表的空調生產企業年生產能力超過600萬套;而博西華、康佳、澳柯瑪、揚子、科思等國內外知名家電企業進駐滁州,美菱、海爾、長虹、美的、華凌、晶弘等六大品牌的聚集地,電冰箱、洗衣機、空調器、彩電則位于合肥。 這引起了外界的注意,在有限的市場份額中,在GDP為地方政府考核指標的時候,如何防止內耗式競爭,這也是目前皖江城市帶必須直面的一個問題。 不僅僅是家電,蕪湖、宣城、巢湖、馬鞍山4市也都在大量生產水泥,競爭亦很激烈。 加上目前轉移到皖江地區的產業往往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選擇范圍相對有限,同構顯現或不可避免。 針對這種現象,在近期舉辦的對話皖江論壇上,國家發改委地區司司長范恒山在恭喜皖江城市帶方案獲批后話鋒一轉,要求各個城市根據自身特色發展,不要做到城市和產業千篇一律。 如今,皖江城市帶方面也注意到這一問題,滁州市市委書記韓先聰在上述對話皖江現場就表示,“我們要做很好的產業群,這樣我們就不和別人重復了”。 以家電業為例,滁州市的雄心壯志是借勢國家產業政策,積極招商引資,把行業中的領軍企業先請進來,同時給予優惠政策,鼓勵這些企業帶動上下游的企業入駐,從而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條。滁州市已經確定把家電行業作為支柱型產業來對待,并致力于在未來若干年內打造千億家電產業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