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本報記者從山東省政府獲悉,國務院已同意選擇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作為全國海洋經濟科學發展實現路徑的試點區域。
這就意味著,自去年4月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山東,作出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指示后,山東省生產力最為發達的沿海板塊,向晉升為國家戰略走出了關鍵一步。 盡管距離正式獲批國家級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示范區規劃尚有時日,山東省已然開始敲定322個重點建設項目啟動藍色經濟區的發展引擎。
“三帶三區”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辦公室副主任宋軍繼在最近的“藍色經濟大家談·首屆山東半島市長論壇”上說,山東省目前已編制完成藍色經濟區的規劃綱要和24個專項規劃,規劃綱要也有山東省政府正式報送國家發改委。 他介紹,規劃綱要在戰略定位上,以打造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示范區為總目標,在此基礎上,山東將重點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聚集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人才中心、國家藍色經濟改革開放試驗區和全國重要的海洋生態文明宜居區。 在此次論壇上,宋軍繼也透露了一直低調操作的規劃綱要大致輪廓:在空間布局上,山東提出了構建“三帶三區”的總體發展框架,即在海域上,由近及遠形成海岸、近海和遠海三條開發保護帶;陸域上,沿山東半島海岸線形成沿海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產業區、膠東半島高端產業區和魯南臨港產業區三個優勢特色產業區。 宋軍繼解釋,這樣的空間布局是將海洋和陸域作為一個整體謀劃布局,把海洋產業與臨海產業、涉海產業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加快推進,與以往單純的陸域規劃有著本質區別。 藍色經濟區的規劃范圍包括了山東全部海域15萬余平方公里,以及山東半島7個省轄市、51個沿海縣市區,陸域面積達6.4萬平方公里,陸域面積超過全省的40%。 另據規劃綱要,山東將在3000多公里的漫長海岸線上,根據自然條件、沿海環境狀況和地理位置,規劃建設五大海灣和五大島群。 這是目前為止山東省編制的涵蓋區域最廣的一個發展規劃。 消息人士告訴本報,山東啟動規劃編制后,多次與國家發改委銜接溝通,4月19日山東省政府報送國家發改委的發展規劃綱要所確定的范圍,基本為國家發改委所認可。國家發改委或將擇期到山東調研,對編制國家級規劃進行前期準備工作。
加速推進一體化
對于山東省來說,如何在3000多公里的海岸線上,避免7城市中間的同質化競爭,實現區域一體化發展,成為一個現實考驗。 宋軍繼告訴本報記者,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將在基礎設施布局與建設、資源配置、產業結構調整、市場體系和區域政策、生態環境治理等方面,搭建一體化發展的平臺。 “尤其是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布局,各市都非常歡迎。”宋軍繼說,山東將統一藍色經濟區內各港口、后方集疏運鐵路、公路以及航空等基礎設施建設,在山東半島構建一個海陸相連、空地一體的現代綜合交通網絡。 宋軍繼表示,作為推進市場一體化的抓手,山東將著力推進一卡通在藍色經濟區域內的通用,并逐步擴大至公共交通、旅游、公共事業和消費領域。 在共同市場建設方面,山東正研究制定區域內統一工商登記認證、質量監督、食品安全檢查等方面的執法標準,以推動形成區域性科技成果、人力資源、商品物流、產權流通、旅游文化等統一市場。 在信息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方面,山東省政府正在與工信部磋商在有關市開展統一資費標準和固化區號的試點工作。 對于產業一體化發展,宋軍繼告訴本報,將充分考慮各市事情進行一體化布局,同時,尊重市場調節和選擇。 環境治理方面,山東省已研究制定統一的藍色經濟區污染治理標準,對區域、陸域、海域、流域進行綜合治理,搭建海陸一體化的環境管理新機制。
322個重大項目預熱
報獲知,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在產業選擇上,將突出配置海洋高端產業、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臨港產業等。 在產業發展的空間載體方面,山東確定了海洋優勢產業培育、示范園區培育、海洋科技支撐引領、基礎設施建設四大工程。為此,山東省藍辦篩選出100個示范園區、322個重大建設項目。 據本報了解,
100個園區主要是藍色經濟區域內條件較好的保稅港區、高新區、出口加工區等各類園區。依托上述園區,山東將建設一批海洋高端產業園區、新能源園區、現代物流園區、臨港工業園區等。 322個重大項目主要圍繞港口、機場、鐵路、公路、能源、水利、信息等7個領域;規劃建設周期為5年之內,青煙威榮城際鐵路、德龍煙鐵路、藍煙鐵路電氣化改造等項目已經開工建設。
宋軍繼表示,山東省藍辦將進行相關調研,以制定山東省政府支持藍色經濟區一體化發展的實施意見。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博導張曙光認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要實現區域內一體化發展,避免產業同構和城市間的同質化競爭,做好規劃是基礎,更為關鍵的是山東省能否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制度安排,轉變政府職能,建立適應海陸統籌發展的服務保障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