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本報從安徽省相關主管部門了解到,《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下稱《規劃》)已獲國家批準,安徽不久將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 據了解,《規劃》一大亮點在于國家賦予安徽在承接產業轉移等經濟領域擁有“先行先試”的權利,并將安徽定位為“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增長極”。 《規劃》明確安徽方面重點發展的領域包括汽車等裝備制造業、建材等原材料產業、家電等輕紡產業、電信等高技術產業以及現代農業和服務業。
重要增長極
目前《規劃》正式文本尚未下發到安徽省,但該省發改委系統人士透露說,“正式的文本和安徽省上報的文本大的內容沒太多變化。” 本報記者獲得的安徽省上報的《規劃》草案顯示,國家期望安徽方面打造成為“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增長極”。 《規劃》草案明確了當地重點發展的四大領域:裝備制造業(汽車等交通運輸設備、機械設備);原材料產業(冶金、化工、建材);輕紡產業(家用電器、食品等農副產品加工等);高技術產業(電子信息、生物產業等);現代服務業。 據了解,《規劃》還設定了具體的開發區域,包括銅(陵)池(州)產業組團、宣城產業組團、滁州產業組團、蕪(湖)馬(鞍山)巢(湖)產業集聚區、合肥產業集聚區、安慶產業集聚區。 《規劃》強調了和長三角接壤城市的規劃,以蕪湖為例,《規劃》指出要“建成以蕪湖為區域性樞紐中心港、安慶為副中心港的多功能、多層次、多類型現代化港口群,基本形成沿江煤炭、建材、礦石、石油、集裝箱等專業化運輸系統”。 據本報了解,安徽方面將啟動蕪湖民用機場建設。
加強優勢產業對接
在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中,安徽本土優勢產業或將迎來新一輪發展。 《規劃》為安徽相關產業提出了具體目標,要求到2015年,汽車、鋼鐵、有色、裝備制造、化工、建材、家電、農副產品加工等8大產業銷售收入超千億元。 以汽車產業為例,《規劃》專門對奇瑞和江淮這兩家企業作出了相應的要求,“奇瑞江汽興,則安徽汽車工業興”顯示出這兩家企業在當地的重要地位。 《規劃》草案具體指出要“支持奇瑞、江汽等骨干企業充分利用國內外各種資源,積極參與國內外汽車產業的兼并重組、投資合作”。 據安徽省發改委下屬安徽省經濟研究院近期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安徽汽車產業必須進行二次整合。” 這份研究報告進而指出,“必須加快省內兩大骨干汽車企業——奇瑞和江汽的整合,真正形成強強聯合和規模效應。”從而建設“江淮車谷”。 “江淮車谷”的確切涵義是:以長江淮河流域的兩大骨干汽車企業——奇瑞和江汽組成的汽車集團為龍頭,與國內外知名相關大企業結成戰略同盟。 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長安汽車可能會將旗下某生產基地搬遷至合肥進行生產。 對于建材和原材料行業,《規劃》草案則指出,“支持海螺等骨干企業發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建成國際知名的建材基地,國內重要的精品鋼材、精品有色金屬及銅深加工產業基地,沿江重要的化工產業基地。” 安徽省國資委一位官員對本報記者表示,在原材料行業,安徽省具有較強的產業基礎,比如皖維高新在廣西和內蒙古的生產基地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聚乙烯醇生產企業,“這顯示安徽建材和原材料行業在全國的重要地位。” 在冶金領域,《規劃》指出要支持馬鋼、銅陵有色、新興鑄管等骨干企業與國內外企業重組。 對于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白色家電生產基地的安徽,此次《規劃》也給與了強調,“加快合肥、蕪湖、滁州等家電產業基地建設。” 在輕紡行業,《規劃》草案則指出要“打造皖江紡織城,加快建設華茂棉紡織精品基地”。
合建開發區
國家將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項目規劃、布局及項目審批、核準等方面,給予皖江城市帶優先支持。 《規劃》草案亦指出,上繳中央財政的增量部分實行先征后返,重點用于支持示范區基礎設施建設等,并且實行示范區地方政府債券單列。 “生產性企業從開始獲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這是《規劃》草案給的另一優惠政策。 但如今區域規劃已不是當初“給錢、給大政策”的規劃,更需要當地自身努力,據了解,安徽對與長三角合作建設開發區的模式較青睞。 “我和安徽省領導也提過,和上海搞合作開發區,對方挺積極,說可以拿出土地來合作。”華頓經濟研究院院長沈晗耀透露說。 此前,安徽省曾派當地發改委到蘇北考察蘇南、蘇北開發區共建的情況,并在本省內部調研了已經和外地開發區共建開發區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安徽宣城等地已和滬浙一些區域共同設立了開發區,形成了園中園、托管園、共建園等有效合作方式。 其中,共建園是目前主流的合作方式,一般由兩地政府合作推動共建,雙方利益主要通過總部經濟和GDP、稅收分成兩種渠道實現。 “有利于緩解我省發展資金、技術以及管理上的不足,還可以解決發達地區發展空間不足的矛盾。”安徽方面在調查當地合作共建開發區后說。 “也有利于形成錯位發展的產業分工格局。”在對蘇北調研后,安徽方面得出這樣的結論。 但一個關鍵的問題尚未解決:如何讓產業輸出地有積極性,比如,產業轉移到安徽某地,則GDP權重全部納入當地統計范疇,并不計入輸出地GDP總額中。 為此,安徽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如對GDP的統計,“允許GDP統計數據在轉出地和轉入地之間分解”,據悉,更為具體的一系列建議正在研究之中。 按照沈晗耀的理解,“飛地”模式可以進行稅收等利益分成,“既提高了中部的經濟發展水平,也激發了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積極性”。 據了解,上海和浙江較為積極,上海市委研究室一份調研報告中就指出,“蘇北地區、皖江地區土地資源相對豐富、成本相對較低,而且交通條件已大為改善、運輸成本持續降低,應作為近期合作的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