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合肥7月30日電
“保誰不保誰,自己說了不算,掌權者說了不算,社區居民說行才行。”7月30日,記者從安徽省合肥市民政局了解到,該市在部分地區試點低保聽證制度取得成功之后,日前開始在全市范圍內普遍推廣這一制度,以進一步提升城鄉低保管理水平,擴大廣大群眾的知情權、決策權。 據介紹,聽證會組成人員一般在15人以上,具體人數由各居(村)委會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聽證會人員由村民組長、群眾直選的村民代表、居(村)委會成員、轄區民警、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人員組成。 聽證會成員采取無記名投票表決,當場進行唱票統計,半數以上聽證會成員通過者方可進入公示階段,聽證會討論結果,由主持人當場告知申請人,如果申請人對聽證會結果不服,可向所在社區提出二次聽證請求,社區接收到二次聽證請求后,要對申請人的家庭、收入等實際情況進行再次調查取證,并組織相關人員在適當時間進行二次聽證。 為確保公平公正,聽證會上,社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低保工作人員必須通報入戶調查、鄰里走訪情況,聽證會人員提出相關問題,申請人場外回避。聽證會作詳細筆錄,并經聽證會成員審核無誤后簽字,交社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低保協理員保存。凡是沒有經過入戶調查、聽證評議及公示的低保申請,縣、區民政部門一律不得審批。 有關負責人說,城鄉低保聽證制度就等于把低保金放進大家看得清的“透明玻璃瓶”中,將低保整個申辦流程置于陽光下,接受人民群眾和公眾輿論的監督,鏟除“關系保、人情保”滋生的土壤,最大限度地實現“應保盡保,不應保的堅決不保”。 近年來,合肥市一直采取民主評議、票決制和三榜公示等方式,完善和規范低保管理制度,此次全面推行的聽證制度,是在原有基礎上的進一步完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