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鋼協9日發布的聲明中,鐵礦石市場出現的掛牌價、網上交易價,個別地區成立的鐵礦石交易中心,都屬于炒賣進口鐵礦石、擾亂市場行為。
“鐵礦石在國內不允許買賣,只能代理。就是按照進貨價向生產企業提供進口鐵礦石,代理商收取3%手續費。”單尚華說,這是《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明確規定。
此外,今年中鋼協將“嚴打”的頭號目標從中小鐵礦石貿易商轉向了“國字頭”貿易商。單尚華表示:“整頓重點就是排名前10位的‘國字頭’鐵礦石貿易商。”據了解,今年鐵礦石進口量頻頻創下新高,“興風作浪”的主體卻是國有大型貿易商。“比如中鋼,今年比去年同期多進口了700萬噸。”
根據中鋼協的初步調查,今年年初至今的進口鐵礦石中,生產企業和貿易商各占50%;其中,生產企業又比去年減少了4%-5%的進口量,減少總量約在400多萬噸;但是貿易商進口量大幅攀升,比去年同期增加近4000萬噸。
“今年的進口量比我們企業的實際需求量超出了4000多萬噸,這個數字和貿易商超額進口的數字,基本平衡。”單尚華說。
“不論規模大小,不論國企民企,準備在鐵礦石上賭一把的,我們都要查。”“原則上,企業一旦有炒礦嫌疑,就要接受調查。調查期間,暫停其鐵礦石進口業務。”單尚華說,“至于這個調查時間是一年還是半載,那就不一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