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省各級商業部門著力克服金融危機給消費市場帶來的不利影響,千方百計采取措施,培育和擴大消費需求,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提供強勁支撐和動力,促進了市場的繁榮活躍和消費的持續較快增長。主要特點:
一、商品銷售趨于走高。
1—4月份,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實現1799.1億元,同比增長17.5%,增幅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5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9%,增幅高出去年同期8.1個百分點。從各月走勢看,消費增速單邊下行態勢已趨于好轉。1月份,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2.8%;2月份增長19.2%,比1月份回落了3.6個百分點;3月份增長15.3%,比2月份回落了3.9個百分點;4月份增長15.7%,比3月份提高了0.4個百分點。特別是大型領軍企業商品銷售呈現回暖跡象,據省服務業委員會監測,沈陽市興隆大家庭、新世界百貨、百盛購物中心、卓展購物中心等12家大型零售企業,4月份實現銷售額10.8億元,銷售增幅比3月份提高了8.3個百分點;大連市的大商集團大連商場、友誼集團、錦輝商城、友嘉購物、麥凱樂、樂購等9家大型零售企業銷售額達到5.2億元,銷售增幅比3月份提高了19.9個百分點。
二、中小企業凸現活力。
近年來,大型商業企業以其消費環境、品牌商品、服務質量等優勢領跑市場。但在國際金融危機不斷蔓延影響下,大型零售企業銷售增速明顯放緩,而經營相對靈活的中小型商業企業商品銷售活躍,成為拉動消費增長的生力軍。從批發業看,1—4月份,全省限額以上批發企業消費品零售額實現55.1億元,同比增長4.1%,增幅低于限額以下企業及個體戶9.1個百分點;從零售業看,限額以上企業消費品零售額實現443.8億元,同比增長7.7%,增幅低于限額以下企業及個體戶15.9個百分點;從住宿和餐飲業看,限額以上企業零售額實現33.1億元,同比增長8.9%,增幅低于限額以下企業及個體戶16.7個百分點,特別是大眾化餐飲倍受歡迎,帶動了餐飲市場的整體走強。
三、家電下鄉深入推進。
4月2日全省家電下鄉推廣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后,各地普遍加大了工作力度,家電下鄉產品銷售持續火爆。截止到5月19日,全省共銷售家電下鄉產品17.5萬臺,銷售額突破3億元。從品種看,冰箱、彩電、手機、洗衣機4類產品銷售持續升溫,分別銷售11.5萬臺、2.9萬臺、1619部和2.7萬臺。新增的補貼品種計算機、熱水器也倍受歡迎,從3月下旬實施到現在,已分別銷售1370臺和743臺。空調、電磁爐、微波爐等新增補貼品種正在加緊組織貨源,近日即可投放農村市場。在家電下鄉的帶動下,前4個月,我省農村市場消費品零售額實現321.6億元,同比增長17.1%。
四、物價水平降幅收窄。
全省居民消費價格水平已連續6個月呈現單邊下降走勢。1—4月份,全省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累計下降1.4%,其中4月份當月下降1.3%,比上月降幅縮小0.7個百分點。從八大類價格看,呈“三升五降”格局,累計價格同比上漲的是:煙酒及用品類上漲1.3%,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上漲2.3%,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1.6%;價格下降的是:食品類下降1.4%,其中豬肉、油脂降幅較大,分別下降21.3%和25.8%,糧食、鮮蛋、水產品、蔬菜則呈現不同程度的上漲,分別上漲6.3%、4%、5.1%和4.7%。衣著類下降9.9%,交通和通信類下降3.8%,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下降1.6%,居住類下降0.7%。
五、豬肉市場有所企穩。
受甲型H1N1流感影響,4月末,我省生豬價格明顯下跌,令本已銷售清淡、價格持續低迷的豬肉市場雪上加霜。據省服務業委員會監測,省內生豬平均出場價由甲型H1N1流感前的9.8元/公斤,徒降至8元/公斤,降幅達18.4%。豬肉零售價格也出現較大幅度下降,農貿市場零售價格由16.5元/公斤降至14元/公斤,降幅為15.2%。隨著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對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加強,社會公眾的恐慌心理逐漸消除,進入5月份以來,豬肉市場趨于平穩,生豬出場價基本穩定在9.6元/公斤,零售價格也回升到15.3元/公斤。
當前市場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隨著夏季的來臨,豬肉消費進入淡季,全省豬肉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可能趨于加劇。二是受部分行業產能過剩、供過于求,以及國際市場生產資料價格低落等影響,全省工業品出廠價格(PPI)降幅加深,PPI向CPI傳導壓力加大。1—4月份,全省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6%,降幅比前3個月擴大0.4個百分點,其中4月份當月下降7.9%,降幅比上月擴大1個百分點。三是居民消費結構出現一些新變化,主要表現在奢侈品、耐用消費品等高檔商品以及成品油銷售清淡。據調查,各大型商場奢侈品銷售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1—4月份,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同比僅增長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