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有讀者不明白了,問為什么華爾街投行要設計出五花八門的金融衍生品呢?因為誰都想賺錢,誰都不愿意承擔風險,都想把風險轉移出去。商業銀行想賺錢,不想承擔風險,把次級貸款加一點利息賣給投資銀行,投行加價打包賣給投資者,它也不承擔風險。投資者買到次級債后,也不愿意承擔風險,去保險公司給它買了保險,這么多的次級債券,保險公司每年收很多保險費,這多合適。而且,美國的房地產市場這么火,次級債券肯定不會有風險,這個鏈條就這樣形成了。所有人都認為,風險在別人那里,利益在自己這里。沒有人想到"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福禍"。
五、金融海嘯尋根問底(三)
美國人的買房風險,華爾街不承擔,投資銀行不承擔,它讓全世界都替他承擔。因為次級債券不僅賣給美國,而且賣到歐洲、賣到亞洲、賣到中國、賣向全世界,把所有投資者都綁在一起。
終于有一天,也就是2007年初的時候,貸款買房的人到銀行說了一句話:"對不起,我失業了,我還不起銀行貸款了,請把我的房子收走吧"。貸款人的這句話不要緊,由他開始,有太多的貸款人都跑到銀行說了同樣一句話:"對不起銀行,還款期到了,可我沒錢還貸"。
次貸危機就這樣發生了,金融海嘯從這里開始爆發了。
本來投資者買打包的次級債券,就像成箱買蘋果,一箱箱搬回家之后,打開一看才發現,原來都爛了。
等發現買房人還不上銀行貸款的時候,投行早已經把次貸打包賣給全世界了。各國的投資者本想買雞生蛋,結果華爾街把全世界的錢一把都摟走了,這輪2000年啟動的以地產業繁榮帶動經濟繁榮的游戲再也玩不下去了。
現在大家都怪華爾街的投資銀行這幫"壞孩子"。
那我們該問了,這些壞孩子為什么沒人管呢?家長干什么去了?
對不起,1999年11月,時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推動美國國會通過了一個法案,永久性廢除了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U.S.
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
CFTC)對金融衍生品的監管權。之前美國對金融衍生品是有嚴格監管的,從此時開始永久性廢除了。也就是說,不再對華爾街設計的金融衍生品進行監督,讓它們放開手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沒有限制也沒人管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