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不斷落實,廣州市正全力推動金融改革創新和制定廣州區域金融中心建設專項規劃。 廣州市金融服務辦公室和企業上市工作辦公室主任周建軍日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廣州區域金融中心建設已經被提到國家戰略層面,國家賦予了廣州金融改革與創新先行先試權利。
謀求金融創新促發展
據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支持廣州市、深圳市建設區域金融中心,同時強調“推進粵港澳更緊密合作,面向東盟構建開放合作新格局”。 周建軍表示,從國家金融中心戰略實施層面考慮,上海處于第一層次,而廣州處于第二層次,廣州要建立面向東南亞的區域金融中心。 周建軍認為,現在是出手加快我國金融創新的最佳時機。在當前金融危機持續沖擊下,我國的金融創新應配合擴大內需應對金融危機的宏觀政策,進一步發揮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瞄準建立期貨交易所
記者了解到,小到茶葉、塑料等商品;大到石油、糧食、鋼材、有色金屬等商品,它們都有“廣州價格”。
目前,現貨市場上許多商品按照“廣州價格”進行交易。 廣州市金融辦副主任陳平提供的數據顯示,在目前國內19個商品期貨交易品種中,有三分之一的品種,也就是說有6-7個大宗商品的交易量集中在廣州或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地區。 其實,廣東建期貨交易所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對此,周建軍分析道,一方面,廣州是傳統的商貿中心和眾多大宗商品的集散基地,大宗商品交易量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另一方面,從國家戰略層面和規劃布局來說,華南地區必須要有一個期貨交易所。“現在是我們出手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的最佳時機。廣東省和廣州市政府都很重視,正在積極爭取。”
穗港深錯位發展
在廣州建設區域金融中心和爭取設立期貨交易所的背景下,香港、深圳、廣州三個城市的定位須錯位發展。 周建軍提出一個新的思路:“三個城市的定位很清晰,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是我們面向世界的窗口;深圳是以中小板、創業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為主的證券市場中心;廣州則是輻射全國和面向東南亞的期貨市場交易中心,這三個城市錯位發展、優勢互補和強強聯合的態勢就水到渠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