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人物張維迎提出,可以將近2萬億的國家外匯儲備,拿出1萬億來分給居民;政府將持有的美國債券分給老百姓,讓每個中國人都變成美國債券的持有者,并且允許持有者之間相互買賣,是一件好事。這一建議再引紛爭。 對張維迎的質疑首先聚焦在是不是“好事”上。張維迎的理由很簡單:國有股分出40%,外匯儲備拿出1萬億美元,兩項加起來一共是13萬億人民幣,發到每個人手里是1萬塊錢,五口之家將分到5萬,這除了刺激內需外,也將會產生其他方面的財富效應。 而中投集團總經理高西慶認為,外匯儲備一旦分給老百姓,就難以集中力量辦大事,在跟外國打交道的過程中,就會成為魚肉任人宰割。因此,基于“國家安全”的角度,是不應該將外匯儲備分給老百姓的。 另外,高西慶對張維迎提到的外匯儲備分給個人是不是能拉動內需也持懷疑態度。根據謝國忠的測算,分給老百姓的錢轉化成消費的可能性較低。也就是說,即便張維迎的方案可行,短期內提振內需的效果也不一定很明顯。 事實上,張維迎的方案還存在其他方面的問題。與國有資產流失相似的是,在外匯儲備分給老百姓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人憑借手中的權勢或者裙帶關系獲取其中的大部分利益,導致外匯儲備流失。另外可能出現的是,允許自由買賣美國債券結果將導致大量寡頭出現。俄羅斯轉型過程中出現的土地及資源寡頭對其后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就產生了巨大影響。這一點同樣適用于在法律缺失體制不完善情況下進行的私有化改革,其最終的結果是,容易形成巨大的分配不公,進而可能產生巨大的社會成本,反過頭來成為經濟發展的障礙。 但問題在于,保持目前的外匯儲備格局是不是一定就優于張維迎的方案呢?答案恐怕也是不確定的。因為,持有巨額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實際上極其高昂,對于一個國家來說,也未必是“安全”的。所以,要持有適度的外匯儲備。盡管目前關于適度外匯儲備的研究和測算很多,但極少有超過1萬億美元的。并且中國外匯儲備的資產配置中,七成是美元資產,這一點最受爭議。美元的大幅度貶值使得這部分資產縮水。這也是張維迎方案中單挑美元資產出來的原因所在。 因為這部分資產儲備在央行,就喪失了進行投資的機會。而歸國家使用,就放棄了藏富于民讓民間進行投資的機會。而目前的情況又不能保證國家持有和使用,比發給老百姓更具有效率上的優勢。并且強制結匯產生的人民幣也有造成通貨膨脹的風險。 當前中國經濟的現狀是壓力大、困難多,無所作為恐怕是難以為繼的。給政府支招的方案各式各樣,張維迎的方案至少提供了新的選擇。在現有情況下,這一方案盡管有風險,但也是一種創新。征諸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以自由看待發展”的視角,我們要看張維迎的方案是不是增進了個體選擇的自由。就此而言,張的方案要優于無所作為。 誠如我們在上面指出的,在法律缺失和體制不完善的條件下,將外匯儲備發給老百姓極有可能出現極端分配不公的情形,從而引發新的問題。那么很顯然,應該依法辦事,加強監管并且逐步完善體制,而不是因噎廢食或者故步自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