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12-25 作者:唐真龍 吳芳蘭 來源:上海證券報 |
|
|
170個崗位竟招來了2000多個倫敦和紐約的金融精英。本月初,由上海市金融黨委、金融辦聯合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組建的“上海市赴英、美招聘中、高端緊缺金融人才工作團”分別于英國倫敦、美國芝加哥、紐約舉辦了三場大型招聘會。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此次招聘受到了當地熱捧。 “本次招聘很多事情都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在昨日舉行的招聘新聞通氣會上,參與此次招聘的中國銀聯人力資源部總經理呂虹頗為感慨。 據了解,此次招聘共提供了170個崗位,然而前往三地應聘的人員竟高達2176人,據呂虹介紹,在紐約的招聘會現場設在離中心城區尚有兩個多小時車程的皇后區,“前一天晚上,我們非常擔心由于地方太偏沒有人來應聘。”但是第二天招聘會開始,現場招聘人員卻大吃一驚,“足足來了1000多人! 出乎招聘人員意料的還有海外金融人才薪酬要求并不高。海通證券組織部長兼人力資源部總經理楊慶忠表示,與此前預期不同,前來應聘的金融人才對薪酬的要求不是非常強烈,海通證券此次拿出了27個職位,工資水平多在年薪50萬—80萬元人民幣,“這與參與招聘的海外人才的期望也比較接近!鄙虾J薪鹑谵k人事處處長盛裕若介紹,此次招聘薪酬最高為150萬元人民幣,而薪酬水平主要根據緊缺程度、專業方向等確定,較高的為風險總監、戰略研究、首席經濟學家等,市場拓展、營銷等方面的職位薪酬較低多在20萬—40萬之間。 外籍人士的踴躍程度也讓招聘團頗感意外。盛裕若介紹,在此次招聘收回的2000多份簡歷中,外籍人士占了12%。據上海市金融辦在招聘之后所作的分析,參與此次招聘的外籍人士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由于受此次金融危機影響失業的,希望到中國重新開始自己的事業。而更多的人并沒有失業,“有很多前來應聘的人都是金融機構的高管,在金融行業都有一定的影響。”這部分人士對上海的金融業發展有相當大的興趣。 記者了解到,目前參與招聘的各家機構正在與參與招聘的人員進一步接洽。楊慶忠表示,目前海通已經對接收到的540份簡歷進行全面細分,對40多位有意向的人才進一步聯系來滬面試等事宜。 盛裕若表示,在經歷2002年和此次海外金融招聘之后,上海擬將海外金融招聘常規化,將加強與海外華人金融社團的聯系,而在以后的招聘中將更加注重發揮專業人才中介機構的作用,使招聘更加專業化和具有針對性。此外上海市將利用金融招聘與海外金融人才建立密切聯系,形成各方面的整合機制,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提供人才支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