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作為全國外貿依存度最高的城市,深圳在這一輪金融海嘯中受到什么影響和沖擊?有沒有出現企業倒閉潮和失業潮?11月26日,深圳市市長許宗衡就外界關心的問題作出了回應。
許宗衡表示,今年以來,深圳關閉停產企業總數為682家,集中在服裝、家具、塑料金屬制品以及簡單的電子裝配等行業,主要為“三來一補”和來料加工企業,涉及企業員工約5萬人。這682家企業產值約20億元,僅占2007年度深圳市工業增加值的0.15%。關停企業的數量、類型以及占經濟總量的比重都表明,金融海嘯對深圳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影響不大,沒有產生顛覆性影響,也沒有動搖深圳的工業基礎。
在分析這682家企業倒閉、停產的原因時,許宗衡表示,其中60%至70%的企業的倒閉,是由于金融海嘯對實體經濟沖擊,再加上人民幣升值等綜合因素,導致企業無法承受成本和國際市場價格競爭的壓力;有20%的企業關門是由于環保不達標以及違規經營等原因導致;約10%左右的企業屬于在產品升級、市場競爭中自然淘汰。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深圳的外貿依存度高達300%,外貿出口占全國出口總量的1/8強,其中40%的出口面對北美市場。國際金融海嘯給深圳經濟發展帶來了。沖擊。對此,許宗衡表示說,影響直接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外貿出口大幅回落,二是工業增速出現回落。
面對不利因素,深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問題、加快出口產品的結構調整、解決企業發展用地難等問題,同時加大了固定資產投資力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