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醫改方案終于和大家見面了。應該說,這個方案涉及的方面非常廣泛,幾乎涵蓋了當前醫療體制中的所有問題。但醫改方案在提出的一些具體措施上,讓人感覺沒有抓到點上。 對患者而言,新的醫改方案給了大家一個12年的時間周期,無疑有些太漫長了。而且患者的主要群體是那些上了年紀的人,他們體弱多病,收入不高,是“看病難、看病貴”的主要受害者,不知道他們是否還有機會享受到新醫改的福祉。對醫生而言,目前的醫療體制既不能體現他們的勞動價值,還迫使他們接受企業化的管理制度方式,成為創造“效益”的工具。改變這種尷尬的角色是每個醫生的期盼,但新的醫改方案對此并無過多關注。 再如將藥價標注在藥品包裝上。此舉的目的顯然是在控制藥價,可是這樣的方法顯然不會發揮明顯的效果。因為當前醫院的藥價,大多執行的是國家的定價,不同醫院之間雖然有一點差距,但不是太明顯。也就是說,如今的藥價高,主要原因是我們的藥品定價機制有問題,而不是醫院自行定價的結果。因此,把藥價標注到包裝上,不過是把國家定價從文件轉移到了包裝上,根本不可能對藥價造成明顯的影響。而且就如圖書的明碼標價一樣,標多少錢是一回事,賣多少錢又是另一回事,我們可有制度保證,一個成本20元的藥品,不會標出200元的價簽? 至于收取處方費的辦法,更是讓人不明所以。開處方僅僅是醫生診療工作的一部分,如果真的重視醫生的勞動價值,直接提高診療費就可以了,為什么要舍本逐末單單提高處方費呢?這樣豈不是鼓勵醫生多開處方,若如此,誰能保證不會有醫生給那些本不需要開處方的患者開具處方,或者給本可以開一張處方的患者,分解幾張處方出來?這樣解決不了問題,恐怕還會制造出新問題。 雖然,任何改革都不能夠畢其功于一役,需要在進行中不斷修正,但對于醫療這種事關個人健康乃至生命的大事,還是應該有一個爭分奪秒的氣勢才行。而且醫改要征求多方面的意見是早就定下的策略,但征求意見的途徑是不是暢通,人們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意愿,這似乎也是有關部門應該著手解決的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