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本報記者在浙江環茂自控科技公司的運營監控室目睹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電腦屏幕上不斷地顯示著全省近2000家企業即時的排放情況。突然,有一家遠在溫州的企業污水排放的一個指標亮起了紅燈,操作員立即打開遙控視屏,只見一股黑水從排污口泄出。公司總經理助理張菲告訴記者,此刻,在浙江省環保局的檢測中心和當地市、縣環保部門,也同步發現了這個情況,環保監察部門不久后便會及時處理的。 據浙江環茂自控科技公司總經理張琰介紹,去年5月,浙江省環保局確定了全省1452家重點污染源企業建設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為減排數據提供支撐。公司經過7個月時間的建設,一個遍及全省各地、有統一建設和傳輸標準,三級聯網、24小時監控,實行視頻、數據疊加的監控平臺就建成了,運行一直穩定可靠。全省11個地市設立了運維分中心,配備了265名運維工程師、72輛運維車、12個備件庫、13個分析實驗室,為各級環保系統提供了正確有效的監測數據。使環保部門對污染源實現了全天候實時監控,實現了監測自動化、傳輸網絡化、管理數字化。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浙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城市化所帶來的環境問題相當嚴重,地面水體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局部水域水污染性質惡化,近岸海域已無一類海水。大氣污染造成的酸雨已基本覆蓋全省。環境壓力越來越大,環境問題日益成為公眾普遍關注的熱點。近年來,浙江省政府審時度勢,提出保護好“綠水青山”,來贏得“金山銀山”。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騰籠換鳥”式的調整產業結構,
使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減少廢棄物排放,逐步使生態步入良性循環,實現經濟和環境“雙贏”。
減排成效
減排幅度加大——去年浙江省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兩項主要污染物的減排幅度分列全國第三、第四位。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了近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了7%多。全省地表水Ⅲ類以上水質監測斷面比例占67.2%,提高了15.1個百分點;錢塘江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更為明顯,Ⅲ類以上水質監測斷面比例達到73.3%,提高22.2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全省地表水Ⅲ類以上水質監測斷面比例同比又提高2.4個百分點。 生態農業興旺——全省已建成多個綠色農產品基地,數百個產品被認定為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有機食品,全省綠色農產品增加值大幅提高。 生態旅游紅火——浙江環境質量總體穩定,多項環境指標均列華東地區前茅,近年來旅游人次和旅游總收入持續穩定增長。 環保科技飛躍——環保高新技術不斷發展創新,技術研究開發和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加速了環保科技成果商品化和產業化進程;優化了環境科技隊伍結構,與浙江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相適應的環境科技體系已經建立,浙江環保科技跨上新的臺階。
治理案例
案例一 溫州市平陽縣水頭鎮是全國最大的生皮交易市場,當地企業主要以生產低附加值的生皮為主,企業規模“低、小、散”。污染嚴重的生皮加工產業加上無序排放使得整個水頭鎮污水橫流、臭氣熏天,并且直接污染了流經平陽縣的鰲江。為此,水頭制革污染曾被國家環保總局列為全國十大環境違法典型案件。 在環保壓力的倒逼下,平陽縣委、縣政府以縣財政每年損失1.5億元、影響工業增加值增幅15個百分點以上的代價,徹底整治水頭制革行業。經過近年的整治,目前實現了兩個轉變:一是1261家重污染的制革企業經過整治精簡到39家;二是成功實現產業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提升,今年1至8月份,生皮產業產值為3.33億元,同比下降69.8%,皮件產業產值為11.9億元,同比增長9.6%。
案例二 湖州市長興縣通過整治重污染的鉛酸蓄電池產業,兩年間企業家數從175家減少到50家,減少了75%,剩下的企業開始生產低污染的鋰電池,產品結構調優了,生產層次調高了,經營效益也提高了。據統計,整治后長興縣鉛酸蓄電池企業的產值比整治前提高了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