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奧運會開幕式上的焰火表演。新華社記者 徐家軍 陳凱 攝 |
北京奧運會是首次在占世界人口1/5國度舉行的全球體育盛會,8月8日當天“鳥巢”周圍奧林匹克中心區的人流預計達16萬人……如此超級盛典,超多交通難題,何以每一個隱患均得以拔除于觸發之前,這都要歸功于科學、周密的超級計劃。
“客戶群”、工作人員、持票觀眾提前分流
據北京市交通委員會事前預估,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當天中心區的人流預計為16萬人,其中7萬人是客戶群,包括貴賓、來賓、運動員、參加開幕式演出的人員和媒體記者。這部分人主要通過專車進出,與持票觀眾、工作人員、志愿者提前分流,大幅度減輕了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的運行壓力。 記者是當天下午乘坐16點20分的開幕式專用班車前往“鳥巢”的,上車前進行安檢,避開了與觀眾同時入場的擁擠高峰,到17時已經安置好所有工作設備,安穩地坐在記者席上發回了第一篇稿。上班車前,志愿者除了提前驗票、驗證,還發給記者每人一張交通地圖,明確標出了各關鍵地點的位置、通路及班車往返時間。據現場志愿者透露,工作人員和志愿者自8日上午便開始陸續進場。
地鐵、奧運專線、“11路”:觀眾青睞公共交通
開幕式門票共售出60207張,這意味著數萬人當天要通過各種交通方式抵達中心區,這無疑是對北京城市功能的一大檢驗。從當天的采訪中可見,在一系列專為開幕式制訂的交通限行措施面前,相關民眾表現出了和北京市單雙號出行措施實行時一樣的寬容與理解。 中國礦業大學的學生張光虎是坐751路公交車來的,雖然下車還走了一刻鐘左右,但公交線似乎沒他預想的那么擁擠,這讓他整個下午都沉浸在好心情里。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的美國留學生薩曼薩·郎寧不是持票觀眾中的一員,按規定是無法乘坐地鐵奧運支線的,但她還是坐地鐵到北土城站,下車走了20分鐘來到“鳥巢”周邊,“我就準備在這看煙花了”,到距離會場最近的地方感受最濃厚的奧運氣氛,很長時間以來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共識。 奧地利人勃朗納德·薩爾是少數打車來鳥巢的觀眾,從限行區外走過來也花了他20多分鐘的時間,“我邊拍照邊走,一路走來并不單調,”他說。原籍無錫的溫先生更是開了私家車過來,但他事前便知開幕式不提供觀眾停車場,讓司機把車開回去后,一個人走來了“鳥巢”,“全當鍛煉身體了”,看得出交通限行并沒影響到他看開幕式的好心情。 開幕式當天,28條奧運會開幕式公交專線開通運營,另有100條常規公交線在9日凌晨1點前擺車接駁;地鐵8日首車起至9日晨,包括機場線在內,班車全路網不間斷運營,大大方便了觀眾抵離。憑當日開幕式門票免費乘坐市區內公共電汽車和地鐵,更促使公共交通工具成了開幕式觀眾出行的首選。
中心區:小小擺渡車發揮大作用
開幕式當晚20點正式開始,而中心區和國家體育場16時才正式開放,短短4個小時里6萬余人要全部進入“鳥巢”,這段路徑上的人群又將如何疏導? 在中心區的西南入口處,臨時護欄將排隊接受安檢的人群自然而然地繞成蛇形排列,志愿者們一面疏導觀眾,一面不時以中英文提醒著入場注意事項。雖然路線人為增長了,但大家說著笑著走著,人流就這樣不知不覺被疏散開了,沒有擁擠當然就聽不到抱怨。 在中心區5號口,記者還看到專門增設的穿梭電瓶車,工作人員告知,位于場館北面的8號口人少安檢門多,這些穿梭車就是專門調來從5號口運觀眾到8號口的。 年近70、滿頭銀發的美籍華人羅鍵元已經是第8次觀看奧運會開幕式了,他和女兒這次就住在“鳥巢”東邊不遠,走路15分鐘來到5號口,坐穿梭車到8號口,體驗到最貼心、便捷的觀眾服務。“雅典開幕式的時候我也在現場,”他說,“那時沒有這么多觀眾,但進場時排的隊可比這次長多了,而且北京的安保更嚴格,卻絲毫沒有影響到通行速度,真是了不起。” 開幕式后觀眾離場的路線更加集中,現場疏導和各交通路線卻仍保持了井井有條的秩序,開幕式交通為北京奧運會開了個好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