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06-27 作者:陳其玨 來源:上海證券報 |
|
|
因受到高油價和政府環保政策的影響,上海眾多陸上終端用戶已改燒煤焦油或天然氣,導致當地市場鍋爐用燃料油需求量逐年下降。業內人士保守估計,2008年上海這類燃料油的消費量預計將僅有20萬-25萬噸,相比2006-2007年平均40萬-45萬噸的水平,大幅減少約47%,這是上海證券報記者昨天從易貿資訊獲得的最新消息。 “上海市場對燃料油的需求的確在減少。”上海最大的燃料油批發零售企業——上海鵬盾船舶燃料公司總經理傅瀛昨天告訴本報記者,由于近年來價格漲得太快,而環保新政又導致大量燃料油用戶遷離上海,這導致市場需求量不斷萎縮。據他透露,因國際油價攀升的關系,目前市場上的燃料油價格比幾年前已漲了60%左右。 來自上海貿易商的信息顯示,上海兩家重要的終端用戶——上海春冶鋼鐵有限公司和上海重型機械廠都已或將改用煤焦油或者天然氣。其中,上海春冶鋼鐵有限公司經過鍋爐改造,已于前不久改燒煤焦油,原先該廠每月2000噸的國產低硫250燃料油的需求瞬間消失。另外,閔行重型機械廠也即將完成鍋爐改造,最晚于2008年年底前,改燒天然氣。隨之而來的是,該廠原先每月3000噸的國產250燃料油需求也將消失。 而更多大型燃料油終端用戶也正逐漸退出市場。據易貿資訊引用貿易商的話稱,目前上海地區,每月燃料油用量在1000噸以上的陸上鍋爐用燃料油的終端用戶,只剩下5家左右,而在2006-2007年,這個數字至少在15家。 另外,這也導致了上海主要供應商的貿易量也逐年下降。“以前作為上海兩家最大的燃料油供應商,上燃和上海中石化兩家每月燃料油供應量至少分別為2萬噸、1萬噸,但現在只有7000萬-10000萬噸、5000噸左右。”接近上海中石化的一位人士透露說。 “與陸上鍋爐用戶的燃料油生意越來越難做了,‘蛋糕’在逐漸縮小,貿易商為了生存都在打價格戰,力保市場份額,但目前大都是面臨虧損。”上海某私營貿易商透露說。 業內人士指出,在政府越來越嚴厲的環保政策壓力下,鍋爐用燃料油的需求下降是大勢所趨。而高油價只是起到“催化劑”的作用,令這種趨勢更快發展。“今后,貿易商們將不得不將目光投向更有前途的船用燃料油市場上去。” 對此,傅瀛表示,和普通燃料油市場的萎縮相反,船用燃料油的用量卻在增加,這主要由于航運市場當下比較景氣,不少公司改行做航運,給配套的船用燃料油市場帶來發展機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