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利好政策 偏偏江蘇遇冷
無需抵押和擔保,就可以貸款,而且如果錢沒收到,也不用支付任何費用。
這項國家已出臺5年之久的無擔保貸款政策,江蘇中小企業仍不明就里地充滿疑慮。江蘇一家公司雖因發展需要急需融資,并詳細了解貸款的一些優惠政策情況后,仍不當一回事,相反覺得不可能有這么好的事情,用他們的話來說“天上怎么可能真的掉餡餅!” 據了解,中小企業合作發展促進中心是經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國家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批準設立的全國性事業法人單位,是國家發改委全國中小企業服務聯合體的主要成員單位。江蘇工作委員會是其在江蘇設立的一個服務機構,總部設在南京市,主要為江、浙、滬、皖、贛、閩、湘、鄂、粵、桂等周邊地區廣大企業提供幫助。其項目包括,幫助企業融資貸款、協助企業發行企業債券、發行短期融資、辦理“存三貸十”等流動資金貸款。 早在2003年,中小企業全國理事會就已成立,其目的就是扶持廣大中小型企業的發展,上述無抵押擔保的貸款政策就是那時制定的。5年來,國內眾多企業在該理事會的幫助下,紛紛貸款、融資成功,直接受惠資金達7000億元,其中浙江、東北企業占70%。然而,令人費解的是,長三角經濟區域的核心之一、中小企業全國理事會江蘇工作委員會的總部所在地——江蘇省,在該項政策中,所屬企業成功申請貸款資金的數額,僅僅36個億,只占了“可憐”的0.5%。
原因:“李鬼”太多讓融資機構失信
“錢到企業賬上之前,中小企業合作發展促進中心江蘇工作委員會是不收取任何費用的,而且無需抵押和擔保。”
中小企業全國理事會江蘇工作委員會的常務副主任司曉明告訴記者,江蘇工作委員會所發放某些品種的貸款利率,甚至低于銀行當期利率的1到2個百分點。
據估計,整個江蘇省企業資金缺口大約在300至500億元之間,可以說企業對資金是異常的渴望。但為何申請貸款的數量比例卻很小呢?江蘇企業家似乎有自己的看法。 “我做生意這么多年,這類打著國家某某部委名號招搖撞騙的融資機構實在太多了,什么網站、宣傳冊的,你要我可以給你說出一大堆。”南京某房地產公司老總對于此國家優惠政策根本不屑一顧。而有這種想法的江蘇企業老總不在少數。 “這個恐怕是江蘇企業家一種固有的偏執吧,很典型。”司曉明說,3年前,南京江寧濱江開發區的一家企業,因發展需要急需融資,由于對南京市場上的融資機構不太相信,該企業幾位老總飛往北京尋找融資機構,幾經周折后,認定了一家融資中介機構,對方開口就要100萬,雙方僵持了幾天后,該機構最后改口為80萬元,待南京的企業老板交付了80萬元后,該機構卻一直找這樣、那樣的借口拖延不辦,融資事項直到現在也沒有落實。 司曉明告訴記者,現在國內注冊的投資公司有5000多家,其中超過97%的融資機構都是“李鬼”,他們有的冒用國家政府部門的名義,有的打著某某銀行的旗號,利用大多數需融資企業嚴重缺錢的現狀,以非常低的利息費用為誘餌,來騙取企業的好處費,而企業花了大筆的錢,卻落了個竹籃打水一場空的下場。
呼吁:江蘇老板應學浙商“冒險”精神
正是這些充斥在市場上的“李鬼”,嚴重擾亂了整個市場的融資環境,讓企業分不清真與假。“這主要還是企業和政府信息不對等造成的。”中小企業全國理事會江蘇工作委員劉主任表示,由于融資、貸款手續復雜,要牽扯到很多部門、機構,大多數企業不了解、也不太容易了解全部的操作流程,而且工作委員會成立時間不長,還有一些地方需要完善,這些導致一些非法機構有機可乘。 “融資環境的改變不僅僅靠管理部門的清理整頓,更要有企業主對投資市場的信賴。”
江蘇社科聯研究員單沙先生表示,企業家要有洞察力和冒險精神,企業家就是那些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資源的人。“在對待融資的態度上也該如此”,單說,實際上,比別人更能把握和利用某些看不見摸不著,有時甚至無法定義的資源,是成功企業家取得驕人業績的根本原因。而這恰恰也是一些江蘇企業家所缺少的。 “浙商的草根精神一直被世人稱道,而真正深入其骨髓的是一種冒險精神,這種冒險不是毫無根據、‘無頭蒼蠅’般的誤沖猛撞,而是一種對有利資源很好認識的眼光和洞察力,要能提前發現資源的價值。這能幫助企業以較低的代價及早地占有資源。”南京大學商學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學者對記者說,“在中小企業全國理事會協調的7000億資金中,浙江與東北的企業能獲得近70%的貸款,就是最好的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