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的公務員何慧困惑了,她計劃去心儀已久的東南亞度假勝地泰國南部的一個大島——蘇梅島休年假。機票開支是前往蘇梅島的一大筆開支,但她發現無論選擇廣州、深圳、香港和澳門哪個機場都能抵達,過多的選擇逼迫她必須要做一個最佳的交通方案。 喜好出游的珠三角地區的居民,經常會遇到此類情況,在這么多的選擇后面,是大珠三角地區五大機場的博弈。 據了解,香港、廣州、深圳、澳門四地機場去年的旅客吞吐量分別達到了4780萬人次、3096萬人次、2065萬人次、492萬人次,均創下了歷史最高值,超過1億人次的旅客吞吐量雄踞中國各經濟板塊的首位。
人均乘機4.3次 美夢能否成真
按照未來的規劃,香港國際機場第三條跑道建成后,旅客吞吐量將達到8000萬人次;而廣州白云機場未來將再建3條跑道,達到5條跑道的規模,包括能起降洲際和國際長線的2條主跑道,起降中小客機和廉價航空客機以及貨運專線的跑道,功能各異,互不干擾,預計到2020年旅客吞吐量將突破1億人次,保守估計也將達到7500萬人次。 深圳機場在填海建成第二條跑道后,旅客吞吐量也將大幅增加;澳門機場跑道在延長600米后,也將能起降更大型的飛機,屆時若包括珠海機場在內的大珠三角五大機場的未來設想均能實現,意味著區域內的航空市場將達到2.6億人次。這也意味著這一區域進入了國際最大航空市場的行列。 然而若以大珠三角地區遠景人口增長到6000萬人次計算,這樣的吞吐量意味著珠三角地區人均乘機4.3次,和現在相比不止翻一番,這樣的水平對于香港居民不在話下,但區域內的珠三角能達到這一水平么?不少專家對此表示擔憂。
1小時抵達機場做得到嗎
相對于機場業內的競合而言,大珠三角地區的人們可能更關心何時從家到機場能實現1小時抵達。 面對如此之大的一個市場,目前在五大機場客源和貨源腹地的珠三角地區,五大機場的競逐已經顯現。白云機場、深圳機場、香港機場均以城市候機樓等方式“插足”東莞,意欲分一杯羹。在東莞之外,廣州白云機場還計劃開通惠州、肇慶、清遠等直線車,兩年后,廣州白云機場將開通25條客運專線,設立16個異地城市候機樓。 目前大珠三角正在用高速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打造區域內的“一小時生活圈”,有關專家也提出了連通香港、深圳、廣州三大機場的高速軌道網絡,那么何時區域內的5000余萬市民可以實現出門1.5小時就能搭乘飛機的夢想?
合作尚待加強
在大珠三角地區五大機場的競合中,有專家擔心其雖然作為個體內部發展具有理性,但在個體之外,群體之間過多的內耗將造成外部不經濟。 香港機場和深圳機場的競爭和合作就是一個例子。但到目前為止,五大機場之間尚未進行更深度的合作。據悉,大珠三角地區五大機場合作的組織“A5”研討會制度2002年中止,去年才恢復召開,而且此前也僅僅商談飛機迫降等國際上通行的合作方式,未能切入更具實質性的問題。
|
● 香港國際機場:以龐大的國際航線取勝兼顧國內航線的亞洲樞紐機場。 ●
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以國內航班頻密取勝且兼有相當數量國際航線的內地三大樞紐機場之一。 ●
澳門機場:有多條國際廉價航空公司入駐兼具中轉臺灣優勢。 ● 深圳寶安機場:以國內特色航線迅速崛起的國內骨干機場。 ●
珠海機場:正在恢復元氣并轉入盈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