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幾個世界聞名的富豪,因為一宗“世紀交易”走上法庭。對簿的一方是美國的合作伙伴地產大亨兼脫口秀大王特朗普(DonaldTrump),另一方是鄭家純、瑞安集團主席羅康瑞、遠東發展主席邱德根等中國香港富豪。 控辯雙方都是新澤西赫遜河畔(HudsonRiver)的曼哈頓上城區物業項目的股東,特郎普握有30%的股權。因特郎普1994年時陷入財務困境,鄭家純為首的一群中國香港富豪,以Polylinks財團的名義,花費9000萬美元(約7.02億港元),向銀行買入本金達2.5億美元的債權,并為特朗普支付了600萬美元稅款。富豪們現在打算轉手獲利,由于美國的物業市場近期溫度急升,市場初步估計獲利以十倍計,達百億元。 特郎普的指控,包括中國香港富豪沒有考慮其他潛在買家提出的更高的收購價,懷疑有內部關聯交易,讓他這個相對而言的小股東蒙受損失;這些中國香港富豪還沒申報以億美元計的利潤,以避免納稅予中國及美國政府;不僅如此,這些中國香港合作伙伴拒絕攤分出售所得款項,除非他同意將款項投資于一些“不知名的物業上”,目的是減少應繳稅款。一句話,這宗交易侵害到了他這個小股東的利益,侵害了政府稅收。 這宗交易是否合法、公平,還要等待美國法院的調查結果。不管怎樣,特郎普的邏輯線索十分清楚:大股東不按市場“價高者得”的原則將物業賣給出價更高的人,就是損害了他的利益,所以,他這個小股東要用法律捍衛自己的權利。他相信法律將給他一個公正的說法。 不妨回首我國股市剛完成的一宗交易。上市公司美的將小家電業務以遠低于其價值的低價,轉手給控股股東出售給自己的大股東母公司美的集團。另一家愿出高價的格蘭仕公司根本就沒入美的的“法眼”。為了控訴這一不公平的交易,格蘭仕又是舉辦新聞發布會,又是散發致中國證監會的公開信,呼吁保護中國股市的健康,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 但格蘭仕想到了各種手段,就是沒有想到去鼓動美的的中小股東們,像特郎普一樣瀟灑地說一句“咱們法庭上見”。 也許是以前中國的中小股民之法律維權行為屢屢以失敗告終,讓他們對法律不再信任?也許是向證監會與媒體呼吁,比法律來得管用?不管怎么樣,在維護公平交易的時候,法律這個武器被遺忘了。 這實在讓人遺憾。更讓人遺憾的是,由于法律的缺位,內幕交易難以得到有效遏制,中小股東權益屢遭侵害。這邊美的收購塵埃未定,那邊永樂低價收購燦坤30家連鎖店又被指責為暗箱操作。 看來,只有所有在內幕交易中利益被侵害的弱勢一方,都能信心十足地說一句,咱們法庭上見,中國的內幕交易才能減少。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