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高級人才擁有穩定感,信任、尊重他們,是讓其留下的不二法門。
作為一名飛行員的鄭志宏怎么也沒有想到,自己在提出辭職申請的兩個月后,卻接到了來自原單位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的1257萬元的天價索賠。而在他之前,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分公司9名機長因集體辭職也曾遭到原單位的巨額索賠。 據業內人士介紹,航空公司培養一名合格的飛行員需要投入的經費少則幾十萬,多則數百萬,歷時也要近十年,這是航空公司不愿放人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即是,全國飛行員的緊缺,所以才使得航空公司不肯輕易“放手”。 而這種高級人才緊缺的情形不僅存在于航空公司內,它還普遍存在于我國各個公司的管理層。
人才短缺
王蒙最近遇到了麻煩。這位通信網絡元件制造公司的總裁花了3個月時間去尋找一名滿意的副總裁。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合適人選,但上任3個月后就離開公司另謀高就。 而與王蒙遭遇相同困境的還有70%的美國在華公司,他們都認為各自的業務因高級人才缺乏而受到了影響。另外,業內人士指出人力資源短缺的矛盾隨著公司在華時間的增加而愈加突出,在進入中國的第二到第五年間,吸引、培養并留住人才就變成公司面臨的首要問題。而已在華6年以上的公司則表示,人力資源管理的最大問題就是培養管理人員。 據中國社會調查事務所調查顯示,在過去的5年中,被調查的國企共引入各類科技人才7831人,而流出的各類科技人才達5521人,引入和流出的比例為1∶0.71。其中北京、上海、廣州三市國企人才流失現象更為嚴重,引入與流出的比例1∶0.89。 所以,我們考慮更多的是高級人才短缺的緣由。經濟快速發展是人們馬上能夠想到的理由。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使得眾多公司的業務都以火箭式的速度前進,而每一項業務的拓展都需要相應的人才支撐。從歷年的薪酬調查報告中可以看出,發展最為快速的行業,所需人才的薪酬增長也最快,此類高級人才最缺乏。 此外,更多人相信是人才供應出現了問題。麥肯錫的《應對中國隱現的人才短缺》報告指出,中國2005年有310萬名大學畢業生,是美國的2倍多,但在龐大的畢業生群體中,極少有人具備從事服務業的必備技能。而高級人才的學校培養固然關鍵,但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學習。 至此,如何解決中國緊缺高級人才的問題成為一些華企或者在華企業在前進前,必須越過的一道檻。
三條通路
有專家稱,對于中國企業存在的高級人才短缺問題,可以從以下三個途徑中得到緩解:一是有必要進一步改革高校培養人才的體制,讓高校教育更接近經濟發展的要求,向“企業大學”的模式學習,使教育成為學校和企業的對接平臺,在這個平臺中,大學教授、企業管理者、行業咨詢顧問、專業的培訓師等共同成為培養人才的中堅力量,開發更加系統化和整體化的大學課程。 另外,短期的高級人才短缺可以通過租賃和共享人才獲得,這是一種全新的戰略性用人模式。無論高級人才“腳踩幾只船”,在“租期”內他們都會為企業服務,履行租賃協議中規定的工作內容。這種模式當作調整企業發展、節省人力成本的最佳方式。企業可以借助于人才共享,高級人才需之即來,用過則去,節省了“高薪養才”的成本,以較少的人力資本投入產出更大的效益。同時也可以對退休人才的加以重新器用。有選擇性地返聘經驗豐富的、身體依然強健的退休員工到本企業或者其他企業繼續工作,這些年長的高級人才不僅工作經驗豐富,靈活性、適應性強,而且能更快地為企業產生效益。 而一個更為關鍵的問題是,培養出了人才,如何守住,讓其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是每個企業家們關注的焦點。
如何留住人
東航近期飛行員大量出走,一個最大的原因即是生存環境的不如意。所以留住人才的首要之一即是提供給員工滿意的工作環境。設立員工滿意度調查,適時了解員工的情緒變化,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每年一些大型的國際企業會花一大筆錢請專業顧問公司來做一次員工滿意度調查,這個調查完全由顧問公司保密操作,公司不會得知某位員工具體對某個事件或者某位領導提出了什么意見或不滿。員工所提出的所有抱怨都會被公司高層責令相關部門做出回應,包括解釋問題發生的原因,制訂改進的方案和措施,提出該方案和措施的具體實施進度,并將實施的結果反饋給公司高層。這種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員工對公司的滿意度和歸屬感,是留住人才的好辦法。 有關人士認為,企業留不住人才,其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是高級人才穩定感的缺失。通常,當你做到一定層次的時候,一些企業的負責人就會感覺到你對企業的壓力和威脅。在希望你能管理好企業的同時又害怕企業對你形成依賴,害怕以后你會利用在企業的影響力對企業進行要挾。他們會開始考慮高級人才的忠誠,而作為企業高層就會有了伴君如伴虎的感慨。一旦到這個層面,高級人才的穩定感便逐步動搖,歸屬感也跟著缺失,便只好走人。高級人才與企業的關系既微妙又脆弱。 但事實上,不管是哪個層次的員工,大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尤其是“媳婦熬成婆”的高級人才。所以讓他們擁有穩定感,信任、尊重高級人才,是讓他們留下的不二法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