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投資者將獲得新渠道進軍包括美國在內的海外股市。《華爾街日報》日前援引知情人士的話報道稱,作為向中國投資者開放美國市場的最新措施,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將在未來幾天內與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CBRC)簽署一份諒解備忘錄,允許中國的銀行推出投資美國股市的開放式基金。 這份即將簽署的中美協議將使中國現有的對外投資渠道有所擴大。根據協議,中國各銀行將獲準設計自己的美國股市投資基金,而不是代售基金公司等其他機構的產品。在中國,銀行的作用難以替代,原因在于銀行網點是經銷金融產品的主要平臺。 SEC尚未對《華爾街日報》的報道作出回應。在這份協議的背后,是一場過去18個月來鮮為人察覺的變化,那就是投資海外市場的大門已經向坐擁2.4萬億美元存款的中國普通老百姓打開。 中國的券商、銀行和基金公司已經在向國內投資者不斷推出一系列投資國際股市和債市,或是能夠反映這些市場價值的開放式基金和其他投資產品。所謂的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機制即是中國投資者進入海外金融市場的第一條合法渠道。 據匯豐控股估計,已有超過500億美元的QDII產品獲得批準。咨奔商務咨詢有限公司主管彼得·亞歷山大表示,現在的情況是中國的散戶投資者將真正參與國際市場。 繼中國香港地區、墨西哥、瑞典和英國之后,QDII資金現在也開始在美國現身。由摩根大通在上海聯合管理的一家37億美元的泛亞洲基金報告稱,截至
2007年12月31日持有的股票投資中有3.57億美元是配置在美國,所占比重達9.7%,主要由美國市場交易的存托憑證構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