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廣東省物價工作會議上傳出消息,物價部門對廣東電網公司的成本監審發現,去年廣東電網的利潤高達142億,利潤空間太大。廣東將提出電力價格改革,全面下調工業和居民的銷售電價。(1月13日《南方都市報》)
在聽慣了“漲”聲的時下,乍聽到廣東電價下降,網絡內外立馬贊聲一片。就此,我請諸位先看清降價的原因,通過大腦理清是非曲直,然后再表達褒貶之情,免得日后自找沒趣。
對于電價下調的原因,廣東省副省長謝強華講得很明白:一是資產回報率(11%)太高,大大超過了國際上6%到8%的平均水平,利潤空間非常大;二是珠三角的電價每度要比長三角貴8分到1角錢。這很不公平,也不利于競爭。也就是說,兩大“降因”無一是內在要求,全是外因擠兌使然;更重要的,此番電價下調僅僅是就利潤降利潤,根本沒有考察電力的真正成本幾何,故而這種降價看起來更像是“良心發現”,帶給所有壟斷行業傳遞的信號則是:壟斷還要將利潤分掉,偽裝成壟斷但不贏利,否則就會“滿招損”。
時值年終,網上正時興“曬獎金”。在該新聞之后,一位鎮江網友曝料說:請大家關注供電系統是如何發年終獎的。我們這里供電部門年終獎標準是:退休人員3.6萬,普通員工18萬,中層40萬,公司領導保密……雖然此帖真實性有待考證,但電力行業高工資、高福利、高獎金是不爭的事實,去年的“減薪風暴”終于被化為“繞指柔”,各大壟斷行業的“三高”待遇依然如故。在沒有核清壟斷行業薪酬狀況、沒有厘清行業真實成本的情況下,無論談論提價還是降價,都是沒有道理與意義的。像上面這般,看到電價降了一分兩分就歡欣鼓舞,卻拎不清電價里到底“水份”幾何,不被壟斷行業干部職工哂笑為無知和淺薄才怪。
要在核定成本的基礎上,確定壟斷行業的合理利潤率,對壟斷行業實行成本、利潤雙控制,這樣哪怕是漲價都讓人信服,比稀里糊涂地降價好上百倍,我以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