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國郵輪接待收入約為2.4億美元,僅占世界全行業收入的1.3%,巨大市場有待開發。 “真美!”冬日暖陽下,海上跨文化學院(the
scholar ship)執行官Leo
West面對上海北外灘沿岸的城市風光發出由衷贊嘆。 來自全球35個國家的200多名大學生,搭乘由皇家加勒比海郵輪公司提供的巨型郵輪抵達上海。他們于今年9月從希臘雅典出發,途經葡萄牙里斯本等地,上海是停靠的第八站,
12月13日駛離上海后,經澳門抵達此次航程的終點——香港。 Leo
West們在做著一種新嘗試。其背景是,在全世界范圍內的休閑產業中,郵輪產業發展最迅速。據英國海洋航運咨詢公司調查,2005年全球預約郵輪度假的人數約為1360萬人,預計到2010年將達到1800萬人。
亞洲市場備受期待
現代郵輪產業始于北美,世界前三大郵輪公司依次是嘉年華公司、皇家加勒比海郵輪公司與麗星郵輪公司。三大公司載客能力占整個郵輪產業的80%,其中北美和歐洲國家占了最大份額。 亞洲和中國市場將成為郵輪產業的新增長點。據國際郵輪網的數字,預計未來15年內中國出境游游客數量將以每年12.5%的速度增長,郵輪業的發展將滿足這一要求。 香港今年1月至9月共接待45萬郵輪訪港旅客,比去年同期上升150%。 皇家加勒比海國際郵輪公司總裁
Adam Goldstein對媒體表示:“亞洲市場隨著富裕階層的迅速增長開始彰顯活力。正如當初的歐洲市場,一經啟動,其增長勢頭不可估量! Adam
Goldstein稱,皇家加勒比將會很快在亞洲市場建立起分銷體系的構架。
誰做中國郵輪母港
據中國交通協會郵輪游艇分會統計,今年中國郵輪接待收入約為2.4億美元,僅占世界全行業收入的1.3%,一個巨大的市場有待開發。 11月,國家發改委邀請交通部、國家旅游局、公安部、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防科工委、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海洋局等八部委代表,集中研究我國郵輪經濟發展。各方代表認為,我國大力發展郵輪經濟的時機已基本成熟,國家有必要盡早出臺《中國郵輪業發展總體規劃》。國家發改委正在起草的《關于促進我國郵輪經濟發展的報告》,將在今年上報國務院。 據了解,今年由交通部及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全國沿海港口布局規劃》,將中國沿海布局成5個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的郵輪及客運港口群體。 近年來,上海、天津、青島、大連、寧波、廈門、深圳等城市均提出建設郵輪母港的設想。 業內人士指出,即便是郵輪經濟最為發達的歐美,也僅有少數城市最終建成了國際郵輪母港。應借助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東風,著力打造上海國際郵輪母港,以點帶面,形成多層次郵輪經濟發展格局。
香港可成內地掛靠港
中國郵輪網的專家表示,應主動“借力”香港,發展郵輪經濟。中國香港是世界著名的郵輪母港。在當前中國內地郵輪產業起步階段,應該與香港加強合作,將香港的郵輪航線延伸至中國內地,形成國際郵輪的內地掛靠港。 亞洲郵輪業的典型代表是新加坡和香港。據了解,香港可同時?2艘大型、4艘小型郵輪,新碼頭將于2008年建成。 香港旅發局總干事劉鎮漢于11月底表示正積極與廣東、廣西、福建、海南等4個省區研究合作,共同物色及開發適合郵輪旅客的景點。 香港旅游事務專員區璟智稱,內地正研究郵輪及其旅客進出內地不同港口的簽證問題,比如,若日后郵輪航線由香港出發,經廈門、上海、天津再往日本及韓國,外國旅客進出內地港口時,可使用多次性簽證,即一個簽證進出多個港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