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一詞,對于如今中國家電行業已經是鋪天蓋地,幾乎無一家電產品不在標榜自己的“節能”奇效,市場上琳瑯滿目的“節能新品”、“節能賣點”也令消費者頭暈目眩。“節能炒作”已被許多家電企業視為新品上市的主要利器。 對于諸多節能產品,在多次身體力行的體驗過后,消費者的消費觀念自然也就理性了很多。面對目前混亂不堪的家電“節能”市場、眾多良莠不齊的企業“節能標準”,中國家電節能市場該何去何從呢?
家電節能,認知度低
如今,節能已經成為國人所提倡和鼓舞的新型觀念,在這種思潮的推動和刺激之下,中國節能市場也日益興盛。像節能燈這樣日常所需的節能產品已深入人心,受到消費者的歡迎。但另一方面,節能家電卻一直被消費者拒之千里之外。 消費者之所以選擇節能燈而淘汰傳統的白熾燈泡,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節能燈確確實實的節能效果。而如今那些冠以節能概念的家電產品其節能效果卻不是十分明顯,因此,影響了消費者的選擇。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由于部分家電企業的虛假宣傳、概念炒作;二是家電企業的節能技術不到位。 近兩年,一些不負責任的企業乘機渾水摸魚,炒作節能概念,使節能家電籠罩上一層陰影。正因為虛假節能宣傳、含糊其辭的節能說明致使消費者對家電產品的節能期待值一直低迷,對一些真正意義上的節能家電產品,認知度也不高。 極品策略傳播機構高級顧問曹偉認為,之所以消費者對家電產品節能認知度不高,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家電本身大功率、大能耗的屬性也是原因之一。可以說,目前國內家電企業的節能產品質量良莠不齊,有以次充好的,也有實力雄厚的,更有虛張聲勢的。此外,節能家電認知度不高的原因還在于節能家電價格太高,可以說,高價位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普及節能家電的瓶頸之一。
制定標準,規范生產
面對眾多家電廠商各式各樣種類繁多的“新環保名詞”,消費者已經表現的日趨理性化,很多消費者在購買時已經不在意電器具備什么新鮮功能,而更看重電器本身的硬指標。消費者對節能家電態度從關注到漠然,這一改變很值得相關職能部門和企業認真地考慮和反思。要想解除消費者對家電節能概念的信任危機,讓家電產品像節能燈一樣受到消費者的歡迎,首要的問題是如何凈化節能市場環境,規范生產廠家的行為,剔出那些炒作概念、不負責任又缺少資質的企業,恢復家電節能廠商的信譽。 針對目前節能電器市場的混亂局面,國家應盡快出臺家電節能方面的強制性標準,對目前市面上的節能產品進行節能標識認證,讓消費者在購買過程中對產品的實際效果一目了然。例如,可將空調節能產品分為三個等級,達到一定節能標準數據的產品分別貼上相應的節能等級標識,使消費者在購買時可以參考。為防止少數不法廠商私自偽造標識欺騙消費者,各地節能商品集中銷售的市場可以建立節能市場監測機制,并使消費者能夠在購買產品后進行質量檢測,從而在保證質量、保證節能功效的同時,也保護了消費者的利益。
提高技術,降低成本
由于我國節能方面的技術比較落后,所以要想改變如今混亂的節能現狀,家電企業可以進行節能方面的研發,讓家電產品真正做到節能。但目前市場上,節能家電的價格比普通同類產品的價格都要貴很多,如何既普及節能觀念,又要物美價廉呢?只有國內家電企業的節能技術提升了,節能家電產品的成本才會逐漸減少,繼而節能家電產品的價格也就會下跌,做到真正服務造福于民。目前在節能家電市場上,一些國內知名品牌均已掌握了較為成熟的節能技術,主要的競爭焦點就集中在節能的實際效果上。 這些品牌并非是在傳統家電領域最為強大的企業,為什么這些在傳統家電競爭中并未獨占鰲頭的企業,卻能夠在節能家電的競爭中表現突出呢?主要原因就是節能家電無論是技術還是市場推廣都是新的,因此,過去在競爭中由于規模和渠道難以登上榜首的家電企業,正好利用這個機會來為自己贏取先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