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昨天(5日)強調,2008年將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采取有力措施,加強流動性管理。
“貨幣政策從‘適度從緊’轉向‘從緊’,首次提出‘嚴格控制信貸投放節奏’。”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從昨天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發現了兩大“方向性”的新提法。
昨天多位經濟學家向早報記者表示,控制“信貸投放節奏”意味著明年信貸調控將轉向“季度調控”,“這將成為明年調控的最核心的新變化。”花旗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強調。
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行長周小川昨天主持召開央行黨委會議,研究部署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具體措施。
央行強調,2008年人民銀行將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進一步發揮貨幣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的重要作用,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采取有力措施,加強流動性管理,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更好地調節社會總需求和改善國際收支平衡狀況,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貨幣政策丟掉“適度”
“上一次貨幣政策用‘從緊’的提法應該要追溯到1997年十五大前后。”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貨幣理論與貨幣政策室主任彭興韻昨天向早報記者回憶稱。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為應對當時的嚴峻經濟形勢,我國開始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穩健”這一提法伴隨中國經濟走過了長達10年的時間。
就在今年上半年之前,正式的提法還是“穩健”的貨幣政策,隨著經濟過熱趨勢的顯現,“適度從緊”的提法數月前開始出現。但時至年底,通脹風險進一步顯現,“適度”也隨之成為多余的修飾詞,“從緊”在10年后又一次走上中國經濟的前臺。
今年的貨幣政策是“適度從緊”,但5次加息連同9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已讓市場感受到了多年未見的調控強度。如果明年的貨幣政策升級為“從緊”,加息的次數是不是會超過5次,提高準備金率的次數是不是要達到兩位數?
“明年的加息和提高準備金率的力度頻率很難超過今年了。”沈明高昨天向早報記者明確指出。沈明高預測,明年美國還將降息100個基點至3.5%,“按照目前3.87%的水平,即使明年中國不降息,中美利差也將形成多年未見的倒掛現象”,而由此帶來的熱錢大幅涌入很難不為央行所重點考慮。
明年或“先緊后松”
在彭興韻看來,“從緊”的貨幣政策只是應付當前經濟過熱風險的權宜之計,“這肯定不是常態”,考慮到明年的經濟形勢,特別是國際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先緊后松的可能性很大”。
中金公司(行情
股吧)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昨天向早報記者表示,必須重視“從緊”滑向“極度從緊”的可能。哈繼銘認為,從緊貨幣政策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如果次級貸危機進一步深化,明年全球經濟特別是美國經濟大滑坡,中國經濟將難以獨善其身,到時候再加上國內從緊貨幣政策的影響”,中國經濟驟然變冷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彭興韻稱,1997年時中國經濟也出現了過熱的端倪,為此中央也啟用了從緊貨幣政策,“但誰想到,同樣是因為國際環境,之后便發生了亞洲金融危機,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一下子從過熱變為了缺乏動力,貨幣政策也一下子降調為穩健,連適度從緊都跳過去了”,所不同的是,目前國際環境面臨的是次貸危機升級的不確定性。
“或許太樂觀了,現在已經可以開始考慮調控萬一過度的對策了。”沈明高昨天提醒稱。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行長周小川近日也撰文稱,診斷具體問題并給出處方時,要避免誤讀歷史,盡可能避免矯枉過正而導致的“超調”,避免給下一次危機埋下導火索。
彭興韻強調,在具體執行上,從緊的貨幣政策很難一以貫之于明年全年,“所不同的是,以前是先松后緊,明年可能是先緊后松”,必須對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保持彈性。
信貸投放或按季度節奏
沈明高認為,在多種原因的綜合作用下,今年貨幣政策的調控效果應該是沒有達到政府的期望值,因此希望以“從緊”來顯示調控效果。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進一步發揮貨幣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的重要作用”。
沈明高認為,作為本次會議的兩大新提法,從緊是方向性的定調,而嚴控信貸“投放節奏”則定調了具體調控手段的革新。
幾位經濟學家昨天一致向早報記者表示,嚴控信貸“投放節奏”,很可能就是此前市場所盛傳的明年信貸調控將轉向“季度調控”——即為防止商業銀行年初“早放貸,早收益”,明年央行信貸調控目標可能從目前的“年度指標調控”細化分解為“季度指標調控”。
沈明高預計,在“季度調控”的同時,明年新增信貸貸款增速的控制目標可能也要在以往的15%水平(與上一年目標相比)上出現一些下調。市場預計,明年的目標貸款規模將設置在與今年一樣的水平上,但由于今年實際上將比目標超標13%左右,這也意味著,明年的貸款增速控制目標將在13%左右。
此外,哈繼銘認為,人民幣升值步伐的進一步加快,可能也是“從緊”貨幣政策的一部分,“沒有匯率政策的配合,從緊貨幣政策的效果很難體現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