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5年之久的《制藥行業水污染排放標準》(以下簡稱“《新標準》”)終于在11月20日結束意見征求,并將在年底正式出臺。按規定,新建制藥企業或制藥設備將于2008年7月開始強制執行新標準,而現有企業或設備也必須于2010年7月1日起按照新標準執行。
新標準全面升級
記者了解到,即將出臺的《新標準》是國家首個專門針對制藥工業污水排放發布的環保新標準。此前專門針對醫藥行業的標準一直處于真空狀態。目前大部分制藥廠執行的是1996版的《污水綜合排放標準》,該標準中將制藥工業劃分為生物制藥工業和化學制藥工業。而此番出臺的《新標準》則劃分為發酵類、化學合成類、提取類、生物工程與生物制品類、中藥類、混裝與加工制劑類等六個子標準。 并且新標準更為嚴格,如對COD(化學需氧量)的排放標準,在《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中,其限值為300,而在《新標準》中則提高到150,部分標準甚至高于美國,如發酵類企業的COD、BOD(生物需氧量)、SS(懸浮物)和總氰化物排放標準值均嚴于美國標準。
制藥業污染嚴峻
隨著我國成為原料藥第一出口國,環境壓力也日益嚴峻。據了解,一般一種原料藥往往有幾步甚至十余步反應,使用原材料數種或十余種,甚至高達30-40種,產生的“三廢”量大,廢物成分復雜,污染危害嚴重。近年制藥工業特別是原料藥企的環境污染事件不絕于耳,臺州椒江、紹興新昌、成都彭州等原料藥企聚集地更一度成為污染重災區。 據統計,制藥工業產值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1.7%,而污水排放量卻占到2%,成為國家環保規劃要重點治理的12個行業之一。提高制藥行業污染排放標準已勢在必行。 根據《新標準》起草單位的估計,標準在2010年如果能得到全面實施,將使我國發酵類制藥企業部分代表性藥物在產量不變及產量增加20%的情況下,COD的排放量將由2005年的157177噸降至2010年的26209噸及31451噸,削減量分別為83%及80%。
成本追加恐成負荷
據負責此次意見收集的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透露,不少企業在閱讀征求意見稿后表示,新標準較原來的地方標準要求更高、更嚴格,執行起來難度不小。 而實際上,早在今年3月份,化學制藥行業協會就曾發出警示,稱目前多數企業都采用如氧、厭氧法來治理污水,現有裝置皆難以達到新標準的要求。制藥行業尤其是原料藥企業污染治理的任務很重,如果不提早做準備恐將面臨停產危險。 據了解,目前大型原料藥企環保投入都過億元,如石藥集團目前在環保上的支出就高達3.5億元,華藥集團、海正藥業為解決環保問題,也耗資達2億元。按新標準,一家6-APA年產量5000噸的企業建設一項污水處理工程總投資將達1.2億元。而在歐美發達地區,污染較大的原料藥環保成本投入一般占去企業總成本的1/3,而國內企業一般只占1/6。 隨著新標準的提高,企業在環保上的投入無疑也將加大。化學制藥行業協會預計,制藥工業將為該標準投入數百億元環保資金。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常務副會長于明德則認為:“適當提高標準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每一個新的標準出臺與之前的相比,在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標準方面都會有較大的提升。而伴隨著新政策標準的出臺和實行,將有一部分小企業被淘汰出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