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一些服務行業紛紛推出預付費式消費方式,以會員卡的名義推出了各種美容卡、健身卡、洗衣卡、洗車卡等預付費式消費卡,消費者通過向商家預先付費,購買檔次不同的會員卡,便可在以后的消費中享受不同程度的折扣優惠或免費服務。許多消費者手里都有幾張各種各樣的會員卡。然而,許多消費者在購買了這類會員卡后,才發現商家原來宣傳的優惠難以兌現,有的甚至關門后蹤影全無或攜款外逃。為此,中國消費者協會呼吁我國應建立健全有關預付費式消費方式的法律法規。
辦卡雖易退卡卻難 商家關張人間蒸發
《市場報》記者從中消協了解到,近年來各地消費者協會接到大量預付費式辦卡消費的投訴。 前不久,山東青島的王女士在單位附近一家美容院花1000元購買了一張美容卡,此卡可消費8次。在消費3次后,她因為工作調動,交通不便,便向美容院提出退卡,要求美容院退還600元。但她的要求遭到美容院的拒絕,其理由是售出的會員卡概不退款。此外,李女士也要求一家足療保健院退卡,原因是她對其服務質量不滿意,也被該院以同樣的理由拒絕了。 上海的劉先生去年在上海某汽車美容管理公司金沙江路分店辦理了一張3000元的汽車美容卡。3個月后,該分店因經營不善而關門,使劉先生退卡無門。顧小姐也遇到了同樣的遭遇,她在一家健身中心購買了健身年卡,但剛剛消費了幾次卻發現該中心已經關張,商家也不知去向。
購卡面臨消費風險 謹防商家攜款外逃
中消協有關負責人通過對各地消協接到的大量投訴的分析,向《市場報》記者指出,消費者在購買預付費式消費卡時,面臨著不少消費風險。 首先,商家通常以免費體驗和高額折扣優惠為誘餌吸引消費者,許多消費者在購買預付費式消費卡后,才發現服務不盡如人意,可自己已經喪失了選擇消費的余地。 其次,消費者在購買預付費式消費卡時,往往并沒有與經營者簽署書面合同。由于缺乏明確無誤的書面約定,一旦發生消費糾紛,消費者與經營者往往各執一詞,難以通過協商或調解的方式達成一致處理意見,消費者也難以依法維權。 再次,一些商家提供的合同帶有不公平、不合理的格式條款,即霸王條款,限制消費者的權利,故意減輕或逃避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所應承擔的責任。當一些消費者要求退卡時,商家卻聲明“一經售出,概不退款”;在辦理會員卡轉讓時,才發現要交納數額不少的手續費。 更重要的是,消費者對商家的經濟狀況并不了解,在經營者破產、倒閉等情況下,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很難得到維護,甚至可能面臨不法經營者借機詐騙、攜款外逃等風險。
最好簽訂書面合同 考察企業市場信譽
中國消費者協會有關負責人特別提醒消費者在選擇預付費式消費方式時應注意: 一是不要親信商家的口頭承諾,最好簽訂書面合同;對預付費式消費卡的使用范圍、期限、功能、退款條件等細節要了解清楚;在合同中詳細約定預付費式消費卡的有效期、違約責任等相關條款;要特別關注終止服務、轉讓等限制性約定,保存好票據及合同,以便日后用于維權。 二是消費者要仔細考察經營者的市場信譽和經營狀況,以免上當受騙。 三是一旦選擇了預付費式消費方式,應該按照約定條款及時消費,不可拖拉,如發現異常要及時向有關部門咨詢或投訴、舉報。 四是在辦理預付費式消費卡時,首先要弄清自己是否真的長期需要此類服務,要按照自己的實際需要量來購買預付費消費卡,不要貪便宜而大量購買,以避免承擔過多風險。此外,對于服務期限較長的預付卡,更要提高警惕。
盡快制定專門法規 建立企業信用體系
對預付費式消費存在的問題,一些國家專門制定了相應法律進行規范,我國也制定了《會員卡管理試行辦法》,主要針對高爾夫俱樂部等高檔消費場所進行會員卡發行活動的管理。但目前不具備發行資質、超范圍發行會員卡的情況仍大量存在,我國對除會員卡以外,以其他形式發行的預付費式消費卡(票證)的監管仍存在盲區。 中國消費者協會有關負責人告訴《市場報》記者,預付費式消費方式必須要以商業信用作為保證,而目前我國尚未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信用機制。同時,我國也沒有具體法規對這種消費方式進行規范,導致其侵害消費者權益和不法經營者詐騙、攜款外逃的案件時有發生。 中消協呼吁相關部門應盡快針對預付費式消費方式存在的問題制定專門的法律法規,明確業務開辦機構所應承擔的義務,對于票證、卡片上必須載明的事項做出規定,嚴禁以不平等格式條款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有關行政部門應全面建立對預付費式消費業務開辦機構的申報、登記制度,強化市場準入和監督管理,對違法、違規行為給予嚴厲制裁,規范開展預付費消費業務的企業行為;加強對企業的信用監管,盡快建立預付費式消費業務開辦機構的企業信用體系,建立失信企業或個人
“黑名單”;呼吁建立預付費式消費風險基金制度,要求開展此類業務的商家交付風險押金,防止因經營者抽逃資金或破產等原因,使消費者的權益受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