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今年以來,宏觀調控中貨幣工具被頻頻揮舞,杭州、南京兩地的公積金貸款緊縮規定尤其引人關注。
在樓市高溫不退的背景下,單就金積金政策而言,今年年初南京就首開先河地對公積金貸款“限高”,規定從今年起購買高檔房和獨棟、聯排別墅也不得用公積金貸款,其中高檔房特指單價1萬元以上的房子,筆者當時撰文指出這是很好的嘗試。
最近出臺的“24號文”明確了我國現階段住房保障的目標群體是低收入階層,但不容忽視的是,占城鎮居民20%左右的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在目前房價水平注定買不起商品房,因此我國公積金制度必須改革。目前,公積金制度奉行的是“多繳多受益,少繳少受益,不繳不受益”的原則,其最主要的受益者并非真正居住困難群體,而是那些因單位效益較好和個人收入較高而繳款較多的群體,通信、電力、石化等壟斷性行業的企業還有補充公積金,部分單位為員工繳交的補充公積金數額很大,事實上把公積金作為“避稅港灣”和“第二工資”。當務之急一方面要調整“進水口”,控制高利潤、高福利單位高額繳交公積金;另一方面要調整“出水口”,限制使用公積金貸款多套購房,對于弱勢群體要貸款降低“門檻”,增加優惠(如貸款利率等)。
此次南京市旗幟鮮明地拒絕二次公積金貸款,體現了限制高收入群體過多受益的原則。而杭州提高二次貸款的“門檻”,主要考慮的是降低貸款風險。美國次級房貸危機波及全球,這是美國房價持續5年增長后終于下跌的惡果,而自今年二季度以來,我國房價呈加速上揚態勢,因此銀監會和央行不由擔心起個貸風險,部分商業銀行紛紛提高個貸首付即為明證。
分析一下兩地緊縮公積金貸款的另一原因——貸款增速太快、公積金中心余額告急。為何公積金貸款備受追捧?其一,樓市持續高溫,房價不斷攀升,通貨膨脹加劇,不管緣于自住,還是為了投資保值,民眾購房熱情高漲;其二,經過多次加息,目前5年以上銀行貸款利率為7.56%,而公積金貸款利率只有5.04%,即使銀行房貸利率打9折,也比公積金貸款利率高出1.76個百分點,這也就意味著,用公積金貸款買房的成本較低;其三,目前5年以下公積金貸款利率為4.59%,而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4.95%,5年以下公積金貸款利率與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首次出現“倒掛”現象,對于居民而言,公積金里面的錢閑著等于縮水,想方設法也得花出去。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