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四面環海,海岸線長達1928公里,有大小天然港灣84處。遼闊的海域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為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四大海洋產業
海南省的海洋資源得天獨厚,擁有巨大的藍色聚寶盆。 專家預測這里石油地質儲量達300多億噸,相當于八個大慶油田,天然氣儲量約15萬億立方米;海洋生物極其豐富,有魚類1000余種,藻類200余種,其中經濟價值較大的魚類有馬鮫魚、石斑魚、魷魚、斑節對蝦、梭子蟹等40余種;熱帶旅游資源具有不可替代性,西沙群島旅游有望年內批準開放開發。海南在海岸帶查明的固體礦產有:鈦鐵礦、鋯英石、玻璃石英砂等,探明儲量居全國首位。 從2003年開始,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的發展思路,把眼光投向大海,藍色產業帶迅速崛起。目前,海洋漁業、海洋運輸業、海洋天然氣化工業和濱海旅游業已成為海南的四大海洋產業。
“藍寶石”海洋經濟圈
海南現在提出海洋經濟發展的思路是,形成“一環四帶三區”的海洋經濟區域布局。所謂“一環”即“藍寶石”海洋經濟圈,指的是海南島濱海陸地30公里區域和擁有海域使用管理權的約四萬平方公里海域。“四帶”是指全省按照環海南島建設東、西、南、北四個海洋產業帶。“三區”指:南海北部海域、南海中部海域、南海南部海域三個海域開發區域。
“藍寶石”海洋經濟圈將是海南未來的重點開發建設區域。其發展目標是:2010年海洋產業增加值達到325億元,占全省生產總值的22.22%。2020年達到1104億元,占全省生產總值的31.82%。全省人口向沿海集中,城鎮人口由目前的204萬人增至500萬人以上,占全省總人口的85%。沿海市縣生產總值在全省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達到90%,從業人口達到全省從業人口總數的85%。
力爭五大突破
海南省政府提出,要把海南建設成為“海洋經濟綜合開發基地”,在“十一五”期間取得五大突破:
一、把海南建成我國南海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基地。 二、充分開發遠海遠洋漁業資源。 三、發展科技含量高的海水養殖基地。 四、政府主導整合濱海旅游資源,加快建設濱海度假休閑旅游勝地。 五、利用優越的港航資源,把海南建成重要的區域性物流中心。 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李應濟說,海南是海洋大省,發展海洋經濟潛力巨大,我們有信心把海洋經濟做大做強,成為海南經濟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